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秋游》第三自然段):"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师:秋天的田野有些什么生1:秋天的田野里有稻子、棉花。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秋游》第三自然段):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秋天的田野有些什么? 生1:秋天的田野里有稻子、棉花。  相似文献   

3.
郑新宇 《考试周刊》2012,(13):50-50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当今小学语文课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全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教学《金子》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语文味;以学习《爱如茉莉》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人情味;以学习《安塞腰鼓》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书卷味;以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儿童味;小学语文教师要凸显自身的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语文课应具有自主味。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的功能和人文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根据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言规则。而"语文味"的提出,正好抓住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精心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努力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味",让语文课更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学习又是语文课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极其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的常用汉字,其中将近一半的汉字不仅能认读,更要能书写。汉字学习如此重要,但是学习的过程却相对枯燥,传统教学基本通过认读、抄写的方式来识记汉字,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教师要采用更科学的教  相似文献   

6.
《秋游》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秋游的情景: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红红的高粱,丰富直观的形象使课文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学生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情景兼备,突出表现了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赏一赏“”写一写”,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唤醒体验,感知秋景——说一说“我眼中的秋天”秋天…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其中《谁是另类》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从而引发了崔老师的课堂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另类"学生的另类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4期倪运萍老师对崔老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倪老师指出崔老师在课堂上对"另类"学生的"另类"回答充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这样的一篇课文怎样让学生学有所获,又怎样在课堂上使语文味得到落实呢?语文课就是朗读课。在读上下功夫,文理会内化于心,文法也会逐步彰显。一、反复朗读,了解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要把语文课当作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把语文课当作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此,小学语文课必须上出三味。即语文味、儿童味和个人味。无此三味只能让人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1.
李立平 《成才之路》2013,(26):85-85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在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能在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在读中体验,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多点"趣味"要想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得让学生喜欢语文,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说、自主地去探究,饶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14.
也说另类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一文。在《谁是另类》这个小故事中,崔老师从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的学生——许诺。无疑,崔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所以才会记录下与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包含性极强,既是学习其他知识学科的入门工具,也是唯一包含作者情感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看待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看待自然事物的出现以及教会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而是要把语文课堂上得更有价值一些,更能凸显语文课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教学生学习说话,让学生将这些学以致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意境呢?笔者认为,要想变得更有意境,就要把“三味”学科味、学习味、学生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季五兰 《新课程研究》2009,(12):130-131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语文课.课题是《都市精灵》,教师除了对几个生字词语略加点拨,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外,上得居然几乎没有一点“语文味”。整个一堂课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堂思想品德课.一堂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生物课。味同嚼蜡是笔者与同行的私下评价。语文课应该怎样教才有“语文味”?这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所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个学习要求,这足见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要上好语文课并非易事,因为语文包罗万象,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所以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没有吸引力,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味",简单说就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要想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听、说、读、写定要贯穿其中,教师还应博学多才.  相似文献   

19.
<正>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词义教学又是词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一些僵化的词义教学、检查、评价的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生掌握词义的心理特点入手,选取五个例子,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通过词义的对比和变式运用的方式,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诗刊》杂志社的邹静之老师在《女儿的作业》中讲到这  相似文献   

20.
骆会琴 《考试周刊》2009,(29):66-66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语文课激情四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