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品社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要从本文中的几点才能使课堂活动做到有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影视、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品社教学有机结合,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易被小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实效性教学,从而提高品社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影视、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品社教学有机结合.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易被小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实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依于本——观于文本践于生本修订版课标对于品社课程实践性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的品社教学理应是高度实践化的教学活动。学生所有的道德认识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开放性教学又强调教学素材可以来自于生活,也可以来自于学生,课堂既要从生活走进课  相似文献   

7.
较以往重在良好道德品格形成的思想品德课来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更注重如何将良好的道德品格落实于实际行为中,即更体现其生活性、活动性。正是由于这样的课程性质,使许多教师在课程实施面前望而却步,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经常能听到教师的埋怨声:城里条件好,家长支持,学生胆子大、素质高,活动好开展,而农村的儿童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校园文化生活不太丰富……这都给品生(社)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利。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社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品社课的教学需要执教者积极地探索创新,否则将会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识课或以说教为主的思品课的传统层面上,难以充分发挥品社课特具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功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因此,品社课教学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精心创造,着意求新,努力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立德树人"要求我们既要以德育为先,还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课程这个有效载体,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些认识和感受。一、品社课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品社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尽量减少纸上谈兵,要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反映学生需要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课程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作为一名品社学科的教师应如何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呢?执教过程中,我深深体悟到,教师应在解读教材、搜集资料,落实生活体验的理念,追求教育无痕的艺术方面下工夫,从而推动品社课堂教学向焕发孩子生命意义的课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只有注重评价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把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上,才增强品社学科对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品社课是非常有趣和轻松的,除课程内容本身吸引学生外,还有另一大原因使得品社课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那就是不用考试。没有了“考试”这一让学生深感压力的评价模式,孩子们自然学习起来轻松愉悦。但作为一名品社教师,是不是因为不用考试,就可以忽略对品社学科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2.
观点再聚焦:新一轮课改中设置的品生、品社、思品三门课程正在有效地改变着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面貌,也在影响和推动着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品生、品社、思品是综合性的德育课程,其综合性的特点使德育课程更开放、更开阔,更具活力。品生、品社、思品三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这一核心理念不但不应有丝毫的动摇,还应继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生活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小学品社课老师应该认识到品社课的特点,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娜 《中国教师》2014,(3):81-83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这让课程内容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所以,品社课程要想贴近儿童的生活,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品德形成、能力提高的载体,有赖于教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特点,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社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构建有效课堂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阐述了小学品社课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学教育逐渐摆脱陈旧的授课模式,开始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迅速领悟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制度下,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教育,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务必将生活引进思品课堂,使思品课教学更加生活化,从根本上焕发学生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本文结合实践,从细节人手,回归生活,进一步探讨了能够激发学生智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运用电化教学,已是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 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内容涉及广泛,将为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师生普遍对品社学科重视不够。教材中"社会生活"部分的内容与农村孩子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生活空间闭塞,课外知识匮乏,搜集资料的途径不畅等,是造成品社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好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多渠道多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多媒体进课堂,使教学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社课教学是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主要手段,小学品社课教学更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视为智商的培养,那么品社课则是情商的熏陶。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小学品社课教学十分重要。品社课若想达到锻炼学生情操的目的,就必须要创新,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力求新颖,这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不至于成为学生的“作业课”“自习课”,下面对小学品社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隋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一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作为一个初中的思品课教师,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