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云晓  赵霞 《中国德育》2006,1(3):13-16
推行生命教育,将尊重生命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尊重生命,是对儿童生命权利的维护,是对儿童心灵的关怀,是对儿童发展意识的唤醒,是对儿童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表达,是儿童生存的方式。但在实用主义和教育功利性影响下,教育者之于儿童的生物性焦虑、成长性焦虑和社会性焦虑悄然滋生。让儿童"自主"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回归。成人要给予儿童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自主建构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引导智障儿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明显,生存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提高智障儿童的生存意识,使其获得发展技能是智障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生态课堂是一种人文课堂,也  相似文献   

4.
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此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需从儿童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方面理解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儿童生命教育既是种生命的教育,又是类生命的教育;儿童生命教育具有超越性、可持续性与主体间性的特征。儿童生命教育的价值从人的生命的三种属性体现出来:在自然生命属性方面,要顺应规律、呵护生命、永葆活性;在社会生命属性方面,要融合交互、担当使命、和谐共生;在精神生命属性方面,要涵养心灵、敬畏生命、构筑全人。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路径:将儿童生命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建设儿童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儿童生命教育园本课程;创设儿童生命教育实践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儿童生命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生命认知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的生命发展全程的终身教育,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儿童时期的生命教育可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应该从生命起源教育、生命本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死亡教育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命化教育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不应是一段风潮,而是成为教育的常态,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思考与实践。华德福教育思想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命、用想象力滋养儿童的生命、将教育与儿童的生命紧密相连等观点,给予生命教育以启示:回归本质,教育本应当是生命的教育;敬畏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宝贵初心;平等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美育,是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生命教育"是促使留守儿童认识与热爱生命、尊重和珍惜生命、提高其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生命是和儿童少年青年的生命共生互动的;而后者正处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活力也最具多种可能性的阶段。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呵护中小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成长的权利,培育青春精神。这个培育过程会反过来滋润教师的生命而使之永葆青春。这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所特有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实施尊重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要尊重生命,把儿童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需要、有独特个性、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要尊重学科规律,积极探索高效的教育教学,以实现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提高人对生命的理解,维护生命的生存,尊重生命的权利,成就生命的幸福,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以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生命认知、生命情感态度、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能力等维度,笔者认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观应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命教育"作为一种能够让留守儿童充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且又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得尤其重要。在农村积极地展开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儿童生命教育备受社会关注,鲁迅自始至终都是重视儿童生命发展与教育的。本文从设“父范学堂”、编“儿童读物”、立“儿童为人”三个方面探析鲁迅教我们如何进行儿童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