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十来所大学有新闻专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500多所大学设置了新闻专业。到2005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由1994年以前的66个发展到661个,其中2004年一年间就增加了202个专业点,在校生也超过13万人。①然而由于高校人才的泛式培养,在新闻教育中缺乏人才的专业细分,在实际求职中,缺乏竞争优势,与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区分度不大,这是长期困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  相似文献   

2.
袁慧侠 《青年记者》2012,(20):94-95
1985年,我国第一个体育新闻系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随后其他一些体育学院也先后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新闻院系也开设体育新闻的相关课程.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新闻类专业点发展到661个,在校学生超过10万,其中至少有22所高校开设有体育新闻专业,我国体育新闻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教授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统称新闻学类专业点)开始了“超常规”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年~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年~2004年,5年又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70个;  相似文献   

4.
西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现状2013年9月在新疆召开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大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当前开设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661个,其中,新闻学类专业209个,广播电视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而在1994年时,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点仅有66个。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由全国重点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专业快速发展,媒体就业率不高200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报告表明:1994年,全国共有专业点66个,到1999年增加至124个.进入新世纪,全国新闻教育开始急速升温,近两三年来更是增加到8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400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6万人.  相似文献   

6.
面向全球化是中国广告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83年6月建立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算起,至2005年8月.我国高校中的广告学专业已发展到232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新闻传播类其他专业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广告业界大发展推动的结果,是媒介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适应市场化办学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码相机的面世,使摄影发生了巨大变化。像素普遍提高到200万以上,其中柯达DC290的像素达到了330万,拍摄后不作任何处理就能打印出10寸以上的大照片,而且照片质量非常精美。专业数码相机的发展更令人瞠目结舌:柯达——佳能DCS660数码相机的像素达到了600万,拍摄后直接打印出的巨幅照片可以把黄  相似文献   

8.
汤南 《新闻记者》2008,(5):89-90
近年来随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1999年前,全国设有新闻类院系的高校有66所100多个专业点.2006年增加到460多所661个专业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魏少华 《新闻界》2005,(6):144-145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暨新闻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于2004年11月21—26日在西安召开。据新闻专业学会对新闻专业点的摸查:目前我国新闻专业点全国共有459个,新闻专业现有在校生10万以上,每年毕业2万5干人以上。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共有10个博士点,博士生导师60人,教授260人。新闻传播教育呈加速度在发展。新闻传播学成为高考与考研的一大热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新闻学专业刊物,是1918年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周刊》。她是毛泽东当过会员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刊。从1918年到现在,中国的新闻学专业刊物已经有了88年的历史,累计出版的同类刊物已经不下一百种。她们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是同步的,互动的。她们在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高潮中诞生,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浪潮的涌动起伏而涌动起伏,同时也对各时期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天云 《新闻界》2006,(6):115-116
一、外语院校创办新闻学专业——新闻教育专业化的产物 孔祥军先生认为.20多年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兴起于80年代初。此前,新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建国初期的调整充实和“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规模变化不大.“文革”前全国有新闻专业点14个.到1982年,数量基本持平。1983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新闻教育上作座谈会.会上作出了大力发展新闻教育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姜文姬 《新闻窗》2013,(6):80-81
一、国内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现状据2013年9月在新疆召开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大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当前开设新闻传播学类的本科专业有661个,其中新闻学类专业209个,广播电视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新闻是一个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在人才供大于求、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搞好新闻实习并非易事,实习生需要不断的努力。到新闻单位实习不是实习的唯一途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创办各种小刊物,在校内分发。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  相似文献   

15.
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间,诞生了诸多中国自己的成体系的近代学科。新闻学即是其中一种。近代学科的集中生成要归结于两个因素:首先是满清帝制被推翻,知识分子激昂的革命热情、深重的家国种族之恨稍解,得以将精力从政治斗争转移到专业建设上来。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崩溃也使得社会思想中主流思潮缺席,欧风西学与儒家经纶参杂,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与复古主义并存。在这个大气候下,学者们取法欧美日本成说,结合自己各不相同的经验感悟,开创了中国近代诸学科。任白涛当属新闻学学科系统化的先行者。 任白涛(1890-195…  相似文献   

16.
祝璐 《新闻与写作》2005,(11):14-15
随着2005年的11月8日——中国第六个记者节的到来,我也即将面临就业,所以说这个记者节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记者.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行业,虽然学习新闻专业到今年就满6年了,而且从本科时期就开始在各个媒体实践,对记者这个职业也早已不算陌生。可是真要对此说些什么,却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容易,写了改,改了写.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7.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18.
急功近利成就新闻显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用在当前的新闻教育上,也非常恰当。从10年前的小门小户,发展成当今高等教育各专业中的一大热门:从新闻无学,到而今的“显学”,新闻学可以说是打了个翻身仗,与法律、计算机等并驾齐驱成为各高校争相开设的专业。清华大学该专业的录取分数超过英语和法学,连续几年稳居文科类专业首位,近几年报考该校的文科最高分考生也往往出在新闻学专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国的突发事件较多,新闻传播业界也经常出现新的情况,其中不少还引起社会的关注。因而,这一年新闻传播学界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讨论了不少热点问题。但除了少数几个问题外,总体的研究深度仍然有限,人们忙于解释、说明新问题,无暇深入做学理研究。看来,我们的研究人员需要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以便两方面都顾及到.  相似文献   

20.
鲍璐茜 《视听纵横》2003,(5):112-114
2002年暑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选派了8名学生赴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交流学习,我有幸名列其中,和另一位同学到对口的该院大众传媒学院学习广播电视新闻。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但感触却不少,特别是有关中新两国新闻职业教育不同特点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