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琳 《上海教育》2010,(20):12-19
六十年前,非“科班”出身的她第一次走上了语文教育的讲台,从“不得门径”到“登堂入室”,倔强的她用“明灯相伴过午夜”的板凳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三十年前,面对着动荡岁月中百废待兴的校园,面对着朋友声声“改行”的劝说,饱经风霜与创伤的她毅然选择重返讲台,因为她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程红兵 《中国教师》2011,(23):46-47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4.
好人于漪     
今年,我们几个于漪老师的弟子有幸被评为特级教师。名单公示后,于老师打来电话要请我们吃饭,她说:“我太高兴了,一定要祝贺一下你们!”我们说,应该我们请您,您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最终还是没能拗过于漪老师,她请我们以及一些更为年轻的语文教师一起吃了顿饭。  相似文献   

5.
走近于漪     
《中学语文教学》2001,(12):12-14
2001年9月29日,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教师研究中心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召开了“走近于漪”恳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出席“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近60名青年教师,有幸与他们仰慕已久的于漪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于老师微笑着一一回答了他们的提问。限于篇幅,下面仅刊出部分座谈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4,(29):65
人物简介于漪,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市杨浦中学担任语文教师,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10A):24-24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回忆录《岁月如歌》首发式近日在她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沈祖芸  陈亦冰 《成才之路》2011,(10):14-I0009
12个年级的语文教材,她字斟句酌地伏案审阅;“语文名师基地”,她呕心沥血地悉心操持;她要进很多课堂,她要读很多论文……这竟是一个耄耋老人每天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9.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漪是我国当代语教育名师、语教育家。长期以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很多年前的一个九月,是我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我放弃了梦寐以求的继续求学之路,走上了三尺讲台。站在芳草萋萋的校园,我却泪流满面,我成了一个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十八岁,该是五彩梦幻的,可是为什么我的眼里有这样多的迷茫?我抬头仰望湛蓝色的天宇,将泪水生生咽下。回转身,我已是笑容满面。我就那样微笑地面对着一群可爱的孩子,蹲下身,轻声询问他们的姓名和年纪。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道的问题。无论是从“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以祭道。往深层揣摸,我恍然发现,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在于漪那里,也许变的只是一种提法而已.而内在的原核好象一直都是根深蒂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在特定的中国语境中,于漪与其说是一位语老师,不如说是一位挺立在语教育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开创者王崧舟,现在是中国小学语文界的“超级明星”,请他讲课作报告的,已经预约到2007年6月份;国内语文教育类媒体对他“穷追不舍”;不但专业媒体,甚至连媒体“大鳄”中央电视台也注意到了他——以他的一节有争议的语文课为主题而制作的一期“实话实说”节目,最近即将播出。给这样一位名师做“封面人物”,我们费了些心思:分别约请了两位记者进行了专门采访。有意思的是,两位记者提交的稿件角度各异:一位从校长的角度切入,一位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切入。两个角度都写得颇为精彩,于是,我们决定把两篇稿子同时发表——希望把一个更真实、更丰满、更鲜活的王崧舟展现在大家面前。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9,(8):34-35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这并不在于她拥有杨浦区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等诸多光环,而在于她的崇高师德和对语文教育多年以来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更在于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从本期起,本刊推出“于漪茶座”专栏,以文摘形式,呈现给读者于漪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15.
《上海教育》2009,(18):28-28
1978年秋。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说区委书记要来学校,接我去市政府大礼堂开会,说我评上特级教师了,要参加颁发证书的仪式。那时没有自己申报特级教师的手续,评选过程我全然不知。如此大的荣誉意外地落到自己头上,我又惊又喜,兴奋不已。当时颁证的情况历历在目。兴奋的同时,不得不冷静思考:凭什么天上掉下这么大的馅饼给我,  相似文献   

16.
拜访于漪老师,是在一个清冷的冬日。于老师因为身体不适,曾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刚刚出院。接到采访电话时,她便一口答应了。清香的绿茶,酸甜可口的橘子,于老师的屋子里充满春天的温暖。2011年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时,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杰出校友奖”。如今,她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牵挂着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中文自修》2004,(5):9-11
采访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于漪的时候,记者手中还抱着那几十份填写完毕了的调查问卷。于漪老师饶有兴趣地一张张翻看着,不住地摇头叹息。而她的话题,也就由这种伤感的情绪展开了。  相似文献   

19.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笔者带着敬仰之心虔诚地阅读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岁月如歌》《我与语文教学》、钱梦龙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和李镇西的《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等四本语文专著。读罢,“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是一种爱,语文就是灵动的生命”的理念在笔者胸中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