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刘徽 《现代教学》2014,(12):76-78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笔耕不辍,是一个草根式的教育理论家,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给教师的建议》是为教师们所熟知的他的一本名作,另外还有一本书可以与之媲美,就是这本《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从1984年开始,您先后在四所学校担任校长,每次部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每次都能让学校面貌一新,您觉得您每次都能扭转局面的关键何在?仇忠海: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反复思考后归结为两点。一是要有和谐的外部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办学的土壤,包括社会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馆里,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在最近一年来,从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新教育方针后,教育工作已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各级各类学校都创造出了不少奇迹,展览会中的每一个展览馆,都好似科学之宫。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在新教育方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正式宣布,韩国将投入3000亿韩元在全国600所初中和高中学校试行推广"学科专用教室制"。此项改革被韩国教育界称为实现"学校先进化"的"教室革命"。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在硬件、师资、生源都不占任何优势的条件下,这所学校却在默默的精神坚守中办出了优质的教育,办出了闻名全国的影响:这里没有班主任,却人人心系集体;大课间,几百人不排队跑步,随意而不乱,无人监场的考场秩序是那样井然;这是一所"不追求分数"的学校,他们追求的是"基于人,为了人"的教育的本义……这,被业界人士称为"岔河现象"。 这所学校的掌门人,叫张斌利。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上海教育的时代使命,"卓越、均衡"被写进闸北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之中。多年来,作为上海的一个教育大区,闸北区始终努力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率先走出了一条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办优质教育的可行之路。近年来,除了创造学院之外,闸北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星火计划"、区域共享课程、创新和艺术教育链等。23项品牌教育成果在全区8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97位"特需教师"带着120门全区共享课程送教上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不光是一句口号,让阳光普照正成为现实的写照。而这一切也正是闸北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的明证。  相似文献   

7.
肖成 《学子》2014,(7):34-34
本文所研究的流动人口子女指的是户籍在外省市,在城市或乡镇从事生产性、服务性等相关劳动的"农村外出就业者"的子女,年龄范围界定在6~13岁之间,即处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往往被称为"流动儿童",在张家港市被称为"新市民子女"。目前学校一共有623名学生,其中"新市民子女"394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3.2%。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市民子女",  相似文献   

8.
文学课历来被称为"树人课"利用文学这块平台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日趋完善的健康人格,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和邰爽秋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其中,陶行知和邰爽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而且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过,都深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陶行知和邰爽秋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众立场"和"建设精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他们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通过对两位教育思想的渊源、性质、目的、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及教育实践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他们的教育思想的脉络和精神内涵,以便于吸纳他们的教育智慧,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是上海普教界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解放前后先后担任过普通教师、教务主任、校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为上海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986年5月离休之后,他又长期担任多个专业协会以及国家级重点课题的总负责人。因为吕老的杰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为上海和中国普教界的"活化石",是"国宝"级人物。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3,(30):F0002-F0002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讲述了作者在国外华德福学校的见闻,下篇记录了她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甘苦。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同时可以感受到华德福人对华德福事业的热爱,以及与孩子一同成长带给我们的感动。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德国斯图加特创立,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也被称为鲁道夫·斯坦纳学校。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根据2000年德国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的统计,全球已有876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300所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作为非主流教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推荐。  相似文献   

12.
生源、师资、硬件、位置等方面先天不足的学校被人们称为"二流学校"。"二流学校"路在何方,众说纷纭。苹果掌门人乔布斯的离去,让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被他大胆创新和不放过每个细节的精神所感动。笔者认为"二流学校"的发展,除了要有"心气儿",更需要像苹果公司一样着眼于"创新",立足于"细节"的精神。"二流学校"要搞好服务,从细节入手,创新管理形式作为"二流学校"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我国对教师的称呼虽然出现了诸如"先生"、"师傅"、"教官"、"山长"等多种用法,但"老师"无疑是时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一种日常称谓。无论大中小幼,校园中、课堂上,"老师"都是最经常使用到的一个词汇,不仅是承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被称为"老师",而且学校中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也多被称为"老师",只是后勤人员,如食堂职工、  相似文献   

14.
做科技播火人尽心尽力──记山东省即墨市华山镇成人学校校长李志喜刘方洛共产党员、华山镇成人学校校长李志喜,立足教育阵地,播撒科技之火,照亮农民致富之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俺们庄户人的校长"。最近,他荣膺山东省即墨市第一届"十佳市民"荣誉称号。198...  相似文献   

15.
杨军田 《甘肃教育》2011,(22):29-29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朋友等照顾的儿童,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需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一、家庭方面1.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要普及和深化。当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低,缺乏教育理念,重养轻教。  相似文献   

16.
3月9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所学校及教育机构参加。本届巡回展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北京之后,巡回展移至沈阳、西安、上海、合肥、福  相似文献   

17.
张军瑾 《上海教育》2013,(19):13-13
从技法到课程,从活动到文化,所有的一切都融汇着和田的鲜明特色,"让创造成为理想"是和田人矢志不渝的追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是上海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由一群不普通的教育理想追求者,坚持着创造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坚持着让学生"人人都能创造"的理念,成就了一所并不普通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美育"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却在另外的地方兴旺发达。"文学艺术"一直发挥美育的效应。"文学艺术"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但它一直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表达"美育"的意义和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以视为"情感教育"的一份个案。福楼拜关注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田元化 《教师》2014,(13):122-123
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因此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只有他开始沉浸在一本美妙的书籍时,他的教育之旅才刚刚开始。一个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那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专业的觉醒。"(朱永新《新教育》)因此,好学校要能够让师生都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4,(7):38-42
俞立中,微博达人,被誉为最亲民的大学校长,秉持"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的办学理念,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之路;马九克,物理特级教师,却在信息技术领域后来居上,从计算机菜鸟蜕变为OFFICE软件教学应用之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翻转课堂";谢小双。被称为司机校长、水果校长、家访校长,对迷途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在特殊教育道路上奉献着沉甸甸的爱;申鑫,90后学生,肯吃苦,技艺高,在世界级舞台上尽显中国职业教育的魅力和风采;眭忠诠、祝尔纯夫妇,年已耄耋,却省吃俭用,卖掉唯一住房,自己住进养老院,余钱全部损助教育事业……他们,就是新近评选岀的"2013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