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龄 《文教资料》2006,(26):67-68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社会环境不容忽视,其中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利弊兼而有之,本文从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利弊分析入手,寻找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改进的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对于文学史研究者而言,丰沛的资料是形成客观史识的基础。由于通俗文学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研究目录的编纂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孙楷第先生编撰的《中国通俗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大众文的崛起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的现象。它已是多文化格局中不可 一部分,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崛起有其深刻的内在必然性。中国大众文人的发展现状:一是不平衡性,二是不普及性,三是不成熟性,应正视,研究中国大众文化,并利用经济,法律的手段规范和引导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存在着矛盾的特质,即个性与共性的矛盾、民主与霸权的矛盾、提升与摧毁的矛盾以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矛盾。正确理解这些矛盾,对于分析、理解大众文化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对另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大从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从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本亚明、霍克海默、阿多诺,英国的伯明翰学派的霍加特、威廉姆斯、霍尔、汤普森到英美西马理论家杰姆逊、费斯克以及法国学者布尔迪厄、鲍德里亚尔等都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他们的理论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学者也没有定论。王一川在《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中也是比较了六种观点才做了一个"简要的操作性定义",而且强调"不是最后的定义"。金元浦先生在2001年7月4日的《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定义大众文化》一文,也是比较了西方如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等学者的十多种观点才尝试做了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8.
梅献忠 《教学研究》2008,(2):167-170
模拟法庭教学法具有有利于多渠道地传递信息,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参与人数、使用次数、场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模拟法庭教学法的作用受到了影响.不过,只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做好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模拟法庭教学法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模拟法庭教学法利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法庭教学法具有有利于多渠道地传递信息,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参与人数、使用次数、场号条件等;手面的限制,模拟法庭教学法的作用受到了影响。不过,只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做好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模拟法庭教学法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大众文化的最终价值导向是文化的和谐,从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大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和谐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内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大众化的出场是历史安排好了的,大众化不可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独语中以历史提前量的方式“早产”出来,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迁变和化结构的历史转型是阐释大众化发生发展的特定语境,而且大众的勃兴是“合力”--诸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心理的变异、后现代主义的催化、现代传媒的权力扩张、大众社会的形成、私人时间的出现、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普及以及境外大众化的示范等共同推动的结果,大众化已不折不扣的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因而具有化生命力的一种权力话语形式,简单的臧否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象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打破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格局,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民众思想观念的自由发展。然而,中国大众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与缺陷。因此,应辩证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双重性,全面提升大众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促进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的大众文艺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精英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所共同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新文艺的主流。这一成长的历史深刻地启示着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我们在当前应迫切进行的一些工作:一要强化大众文化与时代主旋律的联系,二要吸引精英集团的积极参与,三要加强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及管理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意识形态文化的标识功能,同时也应注意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分析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结合过程。它是一种以消费、消遣为基本特征 ,以现代传媒为手段 ,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新型文化。由于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 ,所以 ,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大众文化具有其鲜明的总体特征 :首先 ,大众文化所表现的文化艺术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精英的事情 ,而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并且大众也开始参与文化的生产消费 ,使文化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其次 ,大众文化“既不满足于传统的以精英文化为…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信息容量大,方法灵活简洁,还具有动态感强、声画兼备、形象直观、传递迅速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信息容量大,方法灵活简洁,还具有动态感强、声画兼备、形象直观、传递迅速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广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在社会大众中具有日益强大的影响力,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然而,现代性诉求的底蕴和国家、政府调控的力度,使得大众文化的发展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就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的后现代性特征进行探讨,以寻求更贴近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诉求的大众文化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20.
就世界范围来看,大众文化的产生是与都市化相伴随的,它与都市的发展基本呈同步态。然而在中国,目前并不存在成熟形态的都市。大众文化与都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错位与落差。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多是在向西方的都市化进程看齐。还原到本土城市的现实语境下,这种视角势必带有某种想象性的成分。以想象中的都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大众文化的角度进行解析,进而挖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都市想象的实质,将有助于剖析想象化叙事下国人心理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