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60年代“新数运动”失败、70年代“回到基础”之后,美国的数学教育经历了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直到80年代后期,改革的浪头又日高,其重要标志是1989年发表的全国性报告《人人来算——关于数学教育的未来》(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对所谓“回到基础”提出异议,说它“若走向极端,将使孩子失去学习那些成人之后需要知道的数学的机会”,“当技术使各行各业都‘数学化’,且数学已渗透到社会每一角落时,自傲的美国却在容忍数学教育的低水平,所  相似文献   

2.
来美半年,耳闻眼见,感到数学教育已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翻开美国报刊,论述数学的几乎没有,但谈数学教育的却篇幅不少.著名的《纽约时报》于今年6月15日发表长文论述美国经济前景,在提到国民素质时,就  相似文献   

3.
美国数学学会协会基金组织(the American Macthematical Society Association Resource Groups,简称AMSARG)于1997年1月和6月,就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简称NCTM)关于在2000年出版“标准”的修订本的问题,在研讨的基础上,起草了两份报告。报告谈到21世纪美国数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参见《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2期“21  相似文献   

4.
近五十年.美国的数学教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其间伴随着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国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世界性。有人认为,美国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水平都是很好的.但实践性的效果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数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完成“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了解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本文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择编了《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1989)[1]及《振兴美国数学》(第二个“戴维报告”,1990)[3]有关的内容。一、当代的数学:(一)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二)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三)数学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四)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深刻而强有力的部分;(五)科学计算是科学的第三种基本方法。二、数学教育:(一)数学的基本能力;(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关心高教改革又没时间看全书的同志,也能有个初步了解。希望有兴趣的同志能抽空阅读全书,及与此相关的另外两本书:《振兴美国的数学:未来的关键资源》(即“戴维报告”,1984)[2]、《数学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力》(1991)[4]。  相似文献   

6.
英国布朗政府教育改革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英国布朗政府锐意进行教育改革。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体现在政府向议会提交的(2008年教育与技能议案》,该议案将在5年后将义务教育年龄提高到18岁。围绕这个目标,布朗政府提出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2008年5月14日.布朗首相向议会提交的(2009年教育与技能议案》是教育改革的延伸,目的是保证英国每位儿童都能上优秀的学校。文章试图向读者展现英国布朗政府一年来教育改革的全貌.力图对英国教育改革思维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呼应的“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阶段,并在全国率先办好了一批重点小学、初中和高中。同时,还经历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呼应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力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而现在,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视野,刨新方式方法,突出改革的重点,推动每一项工作精彩“落地”。  相似文献   

8.
张奠宙  李旭辉 《数学教学》2007,(7):F0002-F0002,1
从本期开始,作为固定栏目,我们将陆续刊登国内外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谈话记录.这些谈话,短小精悍,直截了当,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也认识我们自己.美国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包括数学教育领域.中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就很受美国数学教育理念的影响.张奠宙教授多次访问美国,关注美国的数学教育.李旭辉博士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现旅居美国.他们都是数学教育方面的学者,具有全球视野,又都关心中国数学教育的未来,因此每有长谈.把他们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下来,当是有意义的事.本栏目先从他们的对谈开始.  相似文献   

9.
美国数学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数学科学理事会于1991年召开了一次题为“变革中的研究生教育”专家会议,并于1992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两点基本改革设想,即:(1)面向市场评估和改革现行数学研究生教育;(2)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基于这一设想,报告还分别向各数学系(所)、大学、各级政府、工业部门以及专业组织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报告的改革设想和建议对我国数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不断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改革,以编订统一、合理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改革重点,并依此对教育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文章简要概述了对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四个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并重新审视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以期对我国今后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研究了两国大学生的差异和各自不同的数学背景,回顾美国大学数学的改革历程,分析了佛罗里达南部大学的数学教育改革,并展望这种改革对中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徐新 《云南教育》2003,(10):27-2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以生活为基础,让数学与生活对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13.
1.关于课程内容的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前后关联、循序渐进,强调掌握关键内容。应当避免年复一年简单重复某些同样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1.关于课程内容的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前后关联、循序渐进,强调掌握关键内容.应当避免年复一年简单重复某些同样的内容. (2)明确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代数在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理解和记忆,哪个更重要?——美国数学教育争论焦点之一本世纪初,美国数学教育界流行“刺激—反应”机制的学习心理学,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五、六十年代的“新数学”运动,提倡结构主义心理学,主张在理解的架构上组织记忆。七十年代初,“新数学”归于失败,取而代之的“回到基础”,理所当然地又要求加强记忆,以便获取数学基本技能,整个七十年代,课内重复训练,课外增加家庭作业,考试则是大量的选择题,企望美国的中、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基本训练,但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6.
1.关于课程内容的结论与建议。(1)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前后关联、循序渐进,强调掌握关键内容。应当避免年复一年简单重复某些同样的内容。(2)明确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代数在整个数学课  相似文献   

17.
备课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现在逐渐被教师所忽略,且出现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本文首先剖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发生的原因,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数学教育改革关注和争论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映了1997年及以前美国数学教育的情况。1998年以来,由于TIMMS国际评价结果发表,曾引起一场关于美国数学教育的大辩论,即“数学战争”,本刊将陆续报道以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调查透视美国数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调查的比较,阐述美国对数学教育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