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2.
让幼儿按意愿表演好在幼儿故事表演中,我以往总是习惯地做好头饰,分别给几个幼儿戴上,幼儿分到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一切由我说了算,幼儿是无意愿可言的。这学期在进行故事表演《三只蝴蝶》时,我打破了惯例。表演前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并制作角色标记。如喜欢“红蝴蝶”的幼儿,就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只红蝴蝶,用剪刀剪下:喜欢扮演“白花”的幼儿就自己做一朵白花。制作完毕,我帮助幼儿将各自的标记佩戴在身上,小朋友都高兴地喊了起来:“我是红蝴蝶,我是白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健康,不良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2.教给幼儿一些正确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1.“不高兴”的表情脸谱。2.每个幼儿1枝笔和1张表(见后图)。活动过程1.出示“不高兴的”的脸谱,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吗?你什么时候不高兴呢?2.让幼儿说说自己不高兴时是怎么做的。出示图表,让幼儿在表中“我的表现”一栏做上记号,说明自己是怎样做的。幼儿做记号的方式很多,可以在上面打勾,也可以画画,只要表达出意思就行。“…  相似文献   

4.
陈桂香 《山东教育》2004,(15):33-33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不懂得什么是排队,做起来不那么容易。刚开始学排队的时候,常常是你刚让某某站好,回头又组织其他幼儿,结果他却跟没事一样,随意走动,特别是到课间做模仿操的时候,音乐响起,老师要迅速组织幼儿排队,此时,老师的心里特别着急,虽然有保育员阿姨配合,但还是有不守纪律的“淘气分子”一转眼就跑到一边去玩了。这一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次,我整理幼儿的玩具时,一条绳子启发了我,绳子是不是可以让幼儿连起来,让它变成一个新玩具———“火车”?于是,幼儿午睡起床后,我引导幼儿说:“老师这儿有一条绳子,咱们想想怎样…  相似文献   

5.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是幼儿品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较低,情感体验又具有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时,要从幼儿易于接触到的,容易理解的事物开始,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以及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引导。一在参观和观察中培养幼儿热爱家乡要教育幼儿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幼儿热爱家乡。通过参观和观察,让幼儿直接感受家乡的美,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名胜,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带幼儿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为解放家乡而英勇牺牲的先烈;登山远眺,指点幼儿观赏家乡秀丽的山水和一座座矗立的高炉和竖井;观看城市新建的和正在进行建造的大型建筑,并请工地工程技术人员给幼儿做简单生动的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参观和观察,幼儿萌发了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6.
种豆记录     
3月20日:今天下午,我带领幼儿在教室边的菜地上种豆子,告诉他们怎样翻土、整畦、挖穴,怎样把豆子种在泥土里,并提出要求:每天观察种子有什么变化。孩子们非常高兴,在旁边边听边看边劳动。3月22日:种子没发芽。3月25日:幼儿观察后说:“种子还没发芽,前两天都下雨,种子会不会烂了不发芽呢?”我告诉他们发芽时间还不到。  相似文献   

7.
一、故事缘起中班组开展了“品味家乡”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寻找、感知和体验家乡美食、美景和变化的过程,从而逐渐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进一步了解宁波、喜爱宁波。尤其是在“我最喜欢的宁波建筑”分享活动和“画画老房子”创意画活动之后,幼儿被这些新式建筑和老房子深深地吸引——乐乐:“我发现老房子上面都有黑黑的瓦片。”(材料)美美:“我家的老房子是用木头做的。”(材料)妮妮:“我想要用砖头造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8.
《竹》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对竹的生长过程的观察、了解,引导孩子感受竹的坚韧、挺拔,体验一种清新、幽美的意境,探索竹与人、动物的关系,了解它的社会价值。早春二月,在烟雨蒙蒙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竹的世界。活动一:剥竹笋活动目标:1.通过师生的谈话引发幼儿感受“笋”的生命潜力的兴趣。2.引导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感受笋与泥土、雨、风的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活动准备:若干带泥土的竹笋,一段竹笛的音乐。活动过程:让幼儿听一段竹笛的音乐后,教师提问: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用什么感受到的?幼1:我用眼睛看到的。幼2:我用鼻子…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天生喜欢做游戏。这也为我们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我在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时,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给每组发一大堆“建筑材料”(积木),要求每组幼儿共同搭建一座既美观又牢固的建筑物。经过一定时间后,让幼儿列队依次序对“建筑物”进行参观议论,我诱导提问: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又漂亮又牢固,有的组却  相似文献   

10.
小班的幼儿一般都害怕打针,我就尝试着在游戏中先给小朋友打“预防针”。我和大班的“医院”联系后,带领全班幼儿前去参观。“医生”正在给人打针,我就问:“你们在打什么针呀?”“医生”说“预防针”。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医生”便讲了打预防针的种种好处。我班幼儿好奇地看着、  相似文献   

11.
程绍莲 《云南教育》2003,(32):45-46
一场秋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不时看到几个男孩从雨水坑中跑过,他们看着飞溅的水花开怀大笑,还看到几个女孩用梧桐树叶从雨水坑中打水浇树。孩子们的表现使我立即意识到他们对“水”的关注,于是,围绕水的探究活动悄然生成。关于水的话题一进教室,关于水的话题立即展开。有个孩子提出:“水有什么用处?”幼儿各抒己见:水可以喝、可以洗脸、洗衣服、洗菜,还可以浇花,小鱼也离不开水。但问到“水是什么味道?”这一问题,幼儿的回答让我意外:“水是甜的。”尽管我和幼儿一起用糖、盐做了实验,尽管我让幼儿尝了糖水、白开水、盐水,仍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契机     
在活动“连一连”中,教师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尝试将物体相连,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康康用牙签插上小西红柿自言自语地说:“一个榔头!”随后又插了一个,并兴奋地举起双手:“两个榔头!我做了榔头!”教师本来可以以此为契机,自然地将活动引向下一环节——交流操作过程与结果。不料,教师却像没有听见似的顾自说:“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坐到位子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仍停留在操作上,不肯坐到位子上,教师只好继续催促。等大多数幼儿回到坐位时,之前坐着的几名幼儿又去操作了。如此来来回回,浪费了不少时间…  相似文献   

13.
幼儿发问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主动求知的开始,是满足好奇心的反映。我通过“小问号”活动,让幼儿向老师发问,又根据幼儿发问的内容,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满足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心理。 一、用直接回答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人是什么变的”,“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等问题时,我就通过演示图片和讲解,直接了当地做出准确回答,以此来增长幼儿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解答。如幼儿问:“为什么冬天早晨玻璃窗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呢?”我就做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即:倒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品德,我们对农村幼儿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1.通过参观、游览活动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爱祖国的情感美好情感的产生,依赖于对情感指向对象的认识和个体的社会体验,随后才能形成态度并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我们通过带孩子参观、游览、观看录像“家乡风貌”等,丰富孩子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和感受,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带孩子参观了乡村的幢幢新房、丰收的田野、乡办的食品厂、辗米厂、鱼塘、牧场等,让幼儿观察叔叔、阿姨工作的情景,了解劳动的辛苦及与小朋友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冰 《教育导刊》2006,(10):38-38
一、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锁的活动,发展幼儿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开锁”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性。二、活动准备设置锁店(摆放各式各样的锁),每人配备一把与提供的锁相对应的钥匙;几种特殊功能的锁的图片。幼儿在家中已有开门锁的经验。三、活动过程1.参观锁店,初步认识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锁店,你们要用心看一看,摸一摸,然后用“我看到的有……有……还有……”句型告诉大家。幼儿自由探索与讨论,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讨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相似文献   

16.
孙瑛 《今日教育》2006,(5):24-24
我们班近期开展了“我们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去找一找家乡的特产,完成“家乡特产”的调查表,并将特产带到幼儿园办“家乡特产展览会”。为了让幼儿理解家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我们认为最佳的科学教育内容是因地制宜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开展的活动。大自然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如高低不同的山峦、形状各异的山石、曲折迂回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曾开展了活动“家乡的石头”,让幼儿搜集各种不同的石头,观察、比较石头的形状、颜色、硬度。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石头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危害,家乡的石头有多少种,人们是如何利用石头的,等等。接着,我们让幼儿参观石料厂、石雕厂、花岗岩厂,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动手做实验,是发展幼儿智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使幼儿学习电的粗浅知识,我们让幼儿做电珠为什么会发亮的实验。先让孩子们认识电池、电线、电珠、小马达,然后看谁最会动脑筋,想办法把电珠、电线、电池连结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认真地摆弄着,高兴地喊着:“老师,我的电珠亮了。”“我的也亮了。”这时,老师又启发孩子,怎样使小马达转动,使电扇叶(老师用吹塑纸做的,插在小马达的  相似文献   

19.
我在幼儿德育工作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了“三及时”的工作法。一、及时打“预防针”。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不仅有意识地观察本班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对其他班幼儿进行观察,若发现问题,就及时给我班幼儿打“预防针”,告诉他们,什么好,什么错,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把不良行为杜绝在发生之前。二、发现缺点及时教育。孩子天性好动,难以约束自己,我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及接受能力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并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十分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