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肝硬化模型研究大鼠肝脏功能、血氨水平变化,并通过脑皮质厚度改变来探讨氨在慢性肝性脑病时脑组织病理改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检测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氨、肝功能水平;应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对16只肝硬化模型的大鼠和9只正常大鼠的大脑皮层的厚度进行了计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30只大鼠进行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14只死亡;16只存活大鼠肝组织经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100%发生有硬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肝功改变明显,血氨增高155.74±12.70;肝硬化动物模型的血氨(231.80±24.17μmmol/L)明显高于正常大鼠(49.25±8.88μmmol/L)。在肝硬化动物模型中,大脑皮质的厚度(215.03±14.94μm)比正常大鼠大脑皮质明显变薄(248.35±19.82μm),p<0.01。结论:氨可能诱发肝硬化大鼠脑发生形态变化,进一步肯定了氨在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病人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到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鲨肝醇口服) 22例,观察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4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2. 5%)高于对照组(4. 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病人升白细胞效果比口服药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肝水解肽注射液)35例及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33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目前肝水解肽注射液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肯定并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2)治疗后观察组ALB(44.72±2.09)g/L、ALT(57.25±21.09)U/L、TBLL(41.72±7.09)μmol/L,均优于对照组(40.18±1.06)g/L、(82.58±42.35)U/L、(47.18±15.06)μmol/L(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拉萨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分析,为该地区临床防治诊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拉萨某医院的571例拉萨地区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统计拉萨地区肝硬化的病因构成、并比较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结果 571例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223例(39.1%)、酒精性肝硬化183例(32.0%)、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09例(19.1%)、隐匿性肝硬化21例(3.7%)、其他病因35例(6.7%)。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C级为主,其中C级在不同病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最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34.00%),之后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24.00%)、原发性肝癌(19.80%)、肝性脑病(13.50%)、自发性腹膜炎(12.80%)等。其中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衰竭在不同病因中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萨地区肝硬化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左静脉直径测量(门静脉CT成像)应用在肝硬化静脉曲张(食道胃底)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门静脉CT成像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筛查,评价胃左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多平面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并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出血组较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宽,(P0.01),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6.5mm为出血预测指标。结论胃左静脉直径增宽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门静脉CT成像测量肝硬化患者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从而预测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甘胆酸(CG)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收集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血瘀证4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另选同期健康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记录4种不同证型患者及对照组与血清C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差异。结果: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TC、TG、HD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同时,湿热内蕴组相较余组升高更显著,由此而知,湿热内蕴证患者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高于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该研究提示血清CG含量测定对肝硬化预后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如梦 《大众科技》2016,(7):101-103
目的:探讨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一般症状,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组(38例)和普通护理组(32例)。其中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仅给予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腹围、尿量、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腹水病人腹围、尿量,且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组的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均高于普通护理组(均为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中医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PLT),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蛋白(STP),总胆汁酸,是否存在HP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组和肝硬化非消化性溃疡组。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筛  相似文献   

10.
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与后遗症,腹水的出现标志着病人的肝功能已到了失代偿阶段,如不积极治疗将会引致肝衰竭而危及生命,自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腹腔注射药物,配合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3例,并与两组(55例)周期相同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同时结合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文88例病人,均选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作观察治疗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5.29:1。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为47岁。肝硬化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2年8个月。各组间的年龄分布,病程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院内制剂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及中医综合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腹围、24h尿量、肝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遂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肝硬化腹水,减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通过评价两组肝功能(TBIL、ALT、AST、ALB)、凝血功能(PT、PTA)、血脂功能(CHOL、TG)、甲胎蛋白(AFP)情况;肝脏彩超(门脉血流内径);临床症状改善等观察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的临床疗效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甲胎蛋白;肝脏彩超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可提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肝硬化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健康调查表评分及临床依从性,计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SF-36各领域评分较前均升高,观察组在多个领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整体生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4.
曹艳君 《大众科技》2021,23(4):102-104
肝硬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就包括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同时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章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从人群总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分析,大约10%的儿童也被HBV所感染.而在所有的肝炎病毒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因为感染后,个体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因为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病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成为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年人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采取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尽量防治乙肝的恶化.本文就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做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现在地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分别行门脉期MIP,MPR及VR重建。结果所有患者除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胃左静脉曲张40例,胃底静脉曲张30例,食管静脉曲张40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20例,腹膜后静脉曲张6例,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5例,5例脾-肾静脉分流,5例胆囊周围静脉曲张,部分4例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5例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部位,范围,侧支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梳理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的研究概况。方法:通过对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综述中医药防治肝硬化在临床的研究概况。结果:系统阐述了中医药中医药内服、外治法对肝硬化的防治作用。结论:中医药在防治肝硬化方面有潜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6~8:1,肝硬化病人对事物的要求比较高,要进食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营养丰富、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的时候,饮食要保证高糖低脂,这才是肝硬化病人选择的饮食习惯。本文主要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让肝硬化病人能够在日常生活进行自我保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延缓肝硬化病情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敷脐相关联合疗法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在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检索治疗肝硬化腹水相关疗法,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ADDIS1.16.6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共计2919例样本,涉及10种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中药敷脐+口服中药+艾灸+常规、中药敷脐+针灸+常规与西医常规疗法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种中药敷脐联合疗法在提高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但各种联合疗法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总有效率从优到劣排序中,中药敷脐+口服中药+针灸+常规排列第一,因此有可能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案。结论: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果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备着现代医学所不具备的优点。文章从中医角度探究了肝硬化腹水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及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总结古今中医名家的治疗经验,了解该病目前用中医药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