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相比于一般贫困大学生,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等方面更大的压力,故而比其他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和悲观的自卑心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性别教育、健全帮扶体系、加强贫困观教育、开展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承受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社会竞争、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等因素带来的心理负荷,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从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着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其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势与愈加不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生活本就拮据的贫困大学生需要承受繁重的家庭经济压力,学校课业压力与择业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样,成因较为复杂,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繁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切实有效的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与心理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她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承受着多重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压抑,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容易出现自卑感、挫败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等现象。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建立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救助档案、加强心理辅导以及提升性别认同感等途径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走出心理弱势的困境,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学费的上涨,贫困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加上当前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部分贫困毕业生就业困难,承受着巨大的家庭、社会和心理压力.本文主要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角度出发,剖析了当前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提出了对策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贫困学生在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社会竞争、环境刺激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带来的心理负荷,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了解、掌握、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情智并重、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等院校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重要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普遍承受着来自学业、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JZ学院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探究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呈现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个角度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期望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以寻找方法与对策,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拮据及学业压力繁重,承受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存在着悲观、逃避、焦虑、抑郁、依赖、懒情等心理问题。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彻底脱贫;利用高校的党团组织,营造勤俭节约、诚信感恩的校园氛围;完善高校心理服务咨询机制,加强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敏感等消极心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准确分析和把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并给予良性引导,消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晖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65-67,86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比重和数量不断增加,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贫困”问题。要在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境和性别的双重压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里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贫困女大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健康的就业理念,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才能从容应对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家庭经济收入、个人消费水平和家庭社会资源三个方面界定了贫困大学生的标准,即家庭年收入不超过6000元、学生月消费水平不高于200元和基本没有能给自己完成大学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帮助的社会资源.根据上面的定义标准不难看出,贫困大学生在不能自食其力且需要付出较大经济开支和精力的大学生群体中,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心理和社会压力.也正是这些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交友、就业,乃至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和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教书育人》2012,(9):88-89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入学比例的逐年增长,高校中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在有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与普通生相比,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贫困大学生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该问题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在表现,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围绕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提供发展性社会支持、培养积极人格等三个培育目标,从四个"度"方面提出了心理帮扶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贫困高职大学生在面对就业这一重大的人生选择时,承受着比一般高职大学生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侧重从就业竞争力低、就业观欠正确两方面分析造成贫困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三方面提出解决贫困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经济上的负重,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在大学生心灵深处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