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哲学在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复兴,主张哲学应回归生活世界。它以人的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哲学观关注人以及人的生活,内蕴着生成性思维。它强调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此,把生活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一个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一视角下,高等教育应教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并关注学生的自我生成,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创造生活的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
浅谈哲学思维的培养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思维的特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哲学思维的培养对高等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高等教育不仅要在知识技能层面把学生培养成有各种分门别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而且要注重在思维层面以哲学思维来影响、塑造学生。这样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培养出不局限于功利意义的真正人才。  相似文献   

3.
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必须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哲学思维。高校大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要贯穿于专业课教育始终。尤其是文化素养比较薄弱的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其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从哲学思想的层次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地促进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现了我国本土高等教育哲学的雏形和个性。作品在哲学的建构方式、哲学基础以及思维特征上展现了与其他高等教育哲学著作不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生活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存在两种不同的哲学,即作为哲学的哲学和作为非哲学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从现实生活出发,经过哲学,复归于现实生活,因此属于作为非哲学的哲学。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实际上是生活辩证法、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哲学》:诠释与再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存在过度诠释的嫌疑,科学合理的诠释需要实现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作出全新的诠释,并更加真切地把握该文本之于中国的意义。我们既要走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对布鲁贝克学说的路径依赖,又要借鉴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智慧,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寻求新的生发空间。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寻找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哲学与历史、现实、未来三者的关系出发,指出并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哲学的传统精神、时代精神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具备哲学思维既是管理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哲学思维的本质回归。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主要应具备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重点思维和客错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颇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话语。在这种话语的背后,其实最为根本的隐喻了人们看待教育世界的思维视角转换,即由以往工具化教育的本质主义思维定式转向了生活教育哲学的生成性思维方式,并由此对教育提出了整体性、体验性、民主性、开放性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哲学缘起、发展的历程。从纽曼、雅斯贝尔斯、弗莱克斯纳到赫钦斯,他们所讨论的都是高等教育哲学问题。他们的哲学有基本的共同点:高等教育直接表现为对更高层、更深奥的知识的看重,然而,其根基仍然在人,人本身是出发点和目的。相比于前四位,博克让我们注意到大学的一些深刻变化,需要把"人本身是目的"的视野扩大。布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对中国化马克思哲学形态的研究应该加强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中国化研究,在与中国传统生活哲学结合、以解决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依据、以生活批判为手段等途径中,建构中国化马克思生活哲学。同时,以马克思生活哲学指导中国的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热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表现在:对布鲁贝克等权威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断反思与超越;对自身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尝试性建构;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始于对布鲁贝克经典著作《高等教育哲学》的解读.布鲁贝克提出的“两点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两点论”的阐释、批判与超越,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到建构本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本土理论由于受到演绎逻辑思维方式的影响,因而缺乏理论的丰富性与现实的解释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应该摆脱演绎逻辑的桎梏,走向基于经验事实与归纳逻辑的理论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教育产生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等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6.
17.
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的现实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代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回避价值问题而回到纯粹客观研究的"象牙塔"状态中。布鲁贝克看到了这一事实,在他回应美国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问题的时候,他一方面肯定传统高等教育追求客观真理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也强调高等教育对使得自由求知得以可能的社会具有义务。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他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确信在民主主义社会生活模式下真理和价值结合的可能性,由此提出高等教育应以民主主义原则处理高等教育事务,并在理性与民主平衡下不断敞开对"高深知识"及其价值后果的探求,使高等教育在能继承其客观性传统的同时,亦能理性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哲学”这一论题,并以人本为基点构建出高等教育哲学学科框架。张楚延著《高等教育哲学》更以人本为主线,从正面涉及高等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如何发展高等教育三个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课题,该书是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随着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大学教育必将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对中外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西方的认识论和政治论,还是中国的生命论、资本论、道德论和智慧论,都是高等教育实践的必然产物.运用辩证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发现各种高等教育哲学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哲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变化,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哲学表现,认识论在高等教育哲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巩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构建辩证法高等教育哲学,包容多元化高等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