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学校也涌进了大量的外来工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流动性较大,更换环境频繁,他们在语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文化基础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更容易封闭自己,不善于交流,有自卑心理、考试焦虑等症状,甚至有少数学生有攻击性行为,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案例1:去年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时,从广西转来一个学生叫小康。在班里,小康从来不与同学说话或打招呼,自己常常躲在角落里,显得非常不合群。班里的同学也尝试着跟他交往,大都徒劳。我进行了家访。原来,他的父母从广西来到这里后,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由于平时工作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外来工子女在城市融合中的适应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宁波市三所学校457名小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状况.结果发现: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心理归属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建议外来工子女应从自身出发,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来工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发挥教育载体的作用,为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交流提供平台;社区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没有偏见地接纳外来工及其子女;政府应从政策上更多地为外来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13,(22):10-14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列为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之一。由于各地教育的基础与区情不同,当前的工作重点、亮点也不一样。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践行“平等·融入·成才”理念,创造条件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融入当地社会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教育,促进随迁子女成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行区域。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陈溪林、福建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校长许伟哲、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胡福进,就此进行了恳谈。  相似文献   

4.
外来工子女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大问题。被誉为现代教育创造者的陶行知先生把"爱满天下"作为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信条,为我们当下教育公平的推行带来了诸多启迪。实践证明,无论从政策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博爱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公平的实践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急速变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多元选择,大学生的成长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神经衰弱、强迫和情绪困扰症状比较突出、自杀倾向.传统的学校心理辅导已无法完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整合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建立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动模式,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急速变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多元选择,大学生的成长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神经衰弱、强迫和情绪困扰症状比较突出、自杀倾向。传统的学校心理辅导已无法完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整合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建立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动模式,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生群体,对其子女的教育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文章通过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石狮市是全国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市户籍人口30多万,外来人口40多万,也是全国有名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倒挂的城市。目前,全市中、小学在校生7.1万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3.9万人,占在校总生数的54%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比例还将呈逐年增长和扩大趋势。面对数量庞大的外来工子女,石狮市以博大胸.际和开阔视野勇担重任,千方百计地营造全社会关爱外来员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优质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针对外来工子女的初中起始阶段英语教育问题,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家校配合,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衍生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城市学校上学的现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上学有些是被动选择的结果,有些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适应城市学校大体上经历了角色转变期、角色感知期、角色同化期等演进阶段.而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学习成绩及在学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现有普通中学9所(公办5所、部门办1所、民办3所),小学31所(市属1所,民办2所)。建区以来,丰泽区经济良性运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化步伐快速推进,已经成为了泉州市的城市核心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科教兴区”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认真制定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另一方面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不断改善薄弱的教育基础,投入巨额资金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6.7万名,不管就读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他们新学期使用的价值超过800万元的教科书将全部由政府买单。  相似文献   

13.
家,作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社会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单亲家庭。虽然,单亲家庭不一定是问题家庭,但是,单亲家庭本身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与压力较一般双  相似文献   

14.
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城市就读适应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生活质量调查表和学生适应调查表,考察了来自宁波地区4所中学的299名外来工子女和179名本地学生的自尊水平、学校适应和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来工子女在自尊水平和学校适应上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不同性别、年级和不同学校的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城市就读适应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学校适应的沟通适应、活动适应、学习适应等维度,外来工子女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丈中也针对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就读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小而言之影响其成长成才,大而言之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嵌入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文章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工作传统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与教育关系的角度审视,进城农民工子女成长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学习适应性问题。在调查了辽宁省沈阳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基础上,概述了目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性从整体上不容乐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多阅读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更是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本文立足于大量涌进城市的外来工子女课外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活动、传授阅读方法、建议安排阅读课程、加强家校联系等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外来工子女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事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引入新的工作方法。通过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所面临困境的分析,提出了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自然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随着自身意识的提高及社会的形势要求,外来工人员越来越重视教育,他们不惜花费重金接孩子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读,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便出现了外来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与本地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思想封闭、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结合本片区实际,选择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培养的措施的主题进行研究,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透过数据分析,准确把握农村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农村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更新小学教学理念,增强农村小学外来工子女主观幸福感,达到小学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