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的“试验田”。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对苏区社会进行了变革性的改造与治理,对于改变过去颓废落后的社会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局部执政实践,当时的社会治理经验值得探究,在重视媒介协同治理的当代社会,总结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报刊开展社会治理的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进行社会治理的动因入手,从政策宣传、工作指导、群众动员、群众教育、廉政监督五个层面分析《红色中华》协同开展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提出,《红色中华》在协同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了出色的“宣传者”“指导者”“组织者”“监察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99-101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报中出现的大量的标语口号(包括语录),是版面编辑的重要元素,其主要作用在于鼓动苏区民众、配合版面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可以看做是苏区标语传播在办报中的延续。这些标语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其传播效果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的第一张报纸:《红色中华》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它诞生于中央苏区最为艰苦的日子里。其时,蒋介石正调集兵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日本继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在4个多月内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并加紧南进。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在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环境里,《红色中华》报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舆论的教育、激励和鼓动职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刘莹 《新闻知识》2012,(2):99-101
《文汇报》是孤岛抗日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始终坚定地以抗日爱国为宣传基调,始终反抗日伪等反动势力的控制,报道中国军队和人民英勇抗日的壮举,揭露日本侵略者、特务及其走狗的罪行,一度成为孤岛时期上海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中央苏区创建初期起,党一直非常重视苏区宣传工作的建设和发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宣传工作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的重要工具。开展唱歌活动是“最具体和最为有效的宣传方法”,要求广泛运用这一方法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促进革命高潮”。为贯彻“古田会议”精神以及由于宣传的需要和群众文娱活动的开展,加之歌曲又易学、易唱,  相似文献   

7.
《红色中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出版的一张非常有影响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四五万份.1982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红色中华》合订本,其中虽有若干缺期,但却未见有重刊.而现有部分史料却证明,1934年秋至1936年春,《红色中华》曾分别在江西和陕北出版了若干刊期相同,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造成这段时期《红色中华》刊期重复的原因,是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消息闭塞,尚不知道留守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瞿秋白等同志曾继续出版过若干期《红色中华》,因而《红色中华》在陕北复刊时仍沿续了长征前在瑞金出版的期号.  相似文献   

8.
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它与之前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的前身)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一般称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  相似文献   

9.
陈信凌  刘琳 《新闻界》2007,(6):162-163
《红色中华》传播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议程设置构筑舆论环境,二是以信息选择掌控舆论导向,三是充分用足情感策略,使新闻宣传直接产生现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贾静静 《今传媒》2016,(5):82-83
《西安晚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控制下出版的一家报纸,主要内容有全国战事要闻、地方新闻和副刊,由于处在抗日战事的特殊阶段,这就决定了战事报道必然成为《西安晚报》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着力点,而对于抗日战争的宣传也必然成为《西安晚报》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红歌,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以及国共合作抗日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大公报》作为中国中间势力的舆论代表,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她本着“言论报国”“、新闻救国”的办报志向和“文人论政”的办报信条,拥戴国民党蒋介石为国家中心,积极反苏反共,对国民党又骂又帮。“七七事变”爆发后《,大公报》本着“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原则,义无反顾地成为“百折不挠的主战派”,公开主张“和日阀撕拼”“、打到日本服输认错,悔过自拔”。整个抗战期间《,大公报》为共赴国难,曾经5次搬迁,天津、上海、汉口、香港、桂林等馆的资财设备,全部委弃,历尽艰险,没有在敌人统治下办过一天报…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渐成为新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整理现有研究,发现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不但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呈现出研究疆域的广阔性和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多学科介入特征明显.从研究重点看,现有研究多从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地位及贡献、四大报刊这两种向度展开.为拓展、深化和创新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亟待完成...  相似文献   

14.
彭家璋 《兰台世界》2007,(11S):64-65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未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苏区所在区域多是落后偏僻的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生活环境艰苦。卫生方面,由于虫害病媒孳生,加上长期流行于农村地区不讲卫生的观念和迷信邋遢等不良习惯,以及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与封锁,造成苏区缺医少药.使得传染陛疾病易产生流行,每当伤寒、痢疾、天花、鼠疫等疾病侵袭苏区,则波及广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朱颢莹 《新闻世界》2011,(12):148-149
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16.
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5年8月3日停刊。长征途中,《红色中华》报停刊期间,《红星》报既是中革军委的机关报,又代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担负着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孟娜 《东南传播》2011,(1):90-92
1928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主流媒体之一,曾经被称为"党国"第一大报。由于意识形态和内容的片面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学者们重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媒体,在历史上的抗战宣传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传播史学研究价值。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庆版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战期间的宣传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亮 《中国出版》2023,(12):66-69
抗战时期,《妇女生活》以爱国为底色,以民族救亡为己任,以动员妇女参加抗战为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内外诸多不利因素,通过观念引导、创新宣传策略、构建强大宣传队伍等方式,展现出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引领妇女抗战的一面旗帜。该刊不仅团结大批爱国妇女和进步群众,还影响了一代妇女同胞,指引她们参加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解放日报》改版置于党报传统中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的所有版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解放日报》改版前"以外为主"的版面安排,还是它从"以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版面调整,都与《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健  周艺 《出版广角》2013,(15):80-81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桂林版)高举团结、抗战、救亡的旗帜,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救亡日报》(桂林版)舆论动员的中心原则,采取"灵活客观,团结抗战"的舆论动员策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动员效应。它提供了党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同各个党派、集团进行团结合作,争取和教育更广泛爱国受众的办报实践;它亦从理论上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政党类报刊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来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更好地发挥"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