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颖 《未来与发展》2021,(1):58-60,57
新时代高校如何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阵地,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课题.网络阵地是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口",是青年学生表达爱国情怀的"聚集地",是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防线".然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上却面临着舆论传播负面影响、学生不良心理倾向、教育主体"本领恐慌"等困境.因此,高校必须...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观点、意见表达的重要舆论场,也是亚文化的重要生成地。2021年以来,网络“躺平”亚文化问题广受学界关注。它依托网络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躺平”群体的“三观”,在网络文化圈层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导力产生了一定的解构威胁。网络“躺平”亚文化的生成背后,有着“亚文化网络圈层的收编”“逃避资本收割”和“劳动兴趣的缺失”等深层原因,折射出“躺平”群体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消极应对心态,体现出“躺平”群体在释压中放逐自己的外在表征。消解网络“躺平”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建立弹性多元的引领策略和治理方法。在信仰层面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网民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文化层面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对网民的滋养作用,在政策层面要充分发挥政策体系对网民的激励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要增强青年对国家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强化青年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责任担当,努力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动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焕发青年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将很难被新时代的中学生所接受。同时,中学生又属于青少年中思想、信念、价值观最容易被误导的群体,且他们在精神、物质都很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更加鲜明强烈的个性,不宜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文章以建构“系统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为目标,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将很难被新时代的中学生所接受。同时,中学生又属于青少年中思想、信念、价值观最容易被误导的群体,且他们在精神、物质都很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更加鲜明强烈的个性,不宜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文章以建构“系统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为目标,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雪  张楠 《科教文汇》2023,(1):185-188
抖音APP自2016年推出以来,在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视觉文化需求外,也因用户过度沉迷、价值观被捆绑、陷入“算法黑箱”等现象而引发多重舆论危机。围绕青年用户群体的网络直播打赏乱象层出不穷,从“熊孩子败家刷礼物”到“‘土豪’1分钟豪掷百万”,从“公务员挪用公款博主播一笑”到“被‘套路’青年入室盗窃”等等,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却有着相似的社交网络成瘾机制。该文基于抖音APP社交网络,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分析了社交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并以网络直播礼物打赏为案例,提出了社交网络成瘾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中的“信息茧房”现象频频出现,进而引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青年群体极化过程,尤其是信息茧房、社交媒体及算法推荐技术对青年群体极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以缓解青年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现象。运用思辨研究法,从理论框架角度分析青年群体极化的生成逻辑,发现社交媒体应用技术深耕用户个性化需求,青年主动桎梏于自己喜爱的个体茧房,主动向相似喜好属性的茧房集聚,致使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呈现极端反馈现象。长此以往,引发青年圈层固化、媒体边界模糊、网络技术伦理缺失、网络技术异化、网络传播环境秩序遭到挑战等问题。智媒时代青年社交媒体极化的难题应当从技术维度予以管控,应当以有针对性的提升青年媒介素养和信息细化水平、构建平衡信息的可视化系统、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耦合、应用区块链技术等管控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纪巽猛  徐健健  王慧 《科技风》2023,(25):35-37
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网络育人是推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满足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巩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的需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面临使用能力低、队伍建设少、影响范围小的实际困境。通过健全培训机制,掌握媒体“新”技能;提升教育实效,激发队伍“新”潜力;关注学生群体,拓宽网络“新”场域;打造双线联动,形成教育“新”品牌等策略。构建网络育人模式,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与青年大学生成长相辅相成,进而提升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类型增加及社会群体变动过程中,舆论场呈现出基于介质、群体、功能的分化和演变。以介质为观察视角,发现当前舆论场已分化成社会口头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舆论场分化背后是利益、权力、认知、价值甚至群体分化,而多元的分化不利于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形成,需要政府等积极作为以消除或弱化舆论场分化带来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构网络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必须厘清网络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主体和客体,丰富网络话语的内容和形式,优化话语沟通途径。同时,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引导与网络传播规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影响着高校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该文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探索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瑞霞  郑平 《科教文汇》2008,(18):19-20
随着高校网络的进程化的加快,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校园网络舆论场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动态,甚至会形成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3.
马广军  宋珊 《情报杂志》2022,41(2):140-145
[研究目的]当今舆论场尤其是互联网舆论场中难以进行有效、冷静的对话和沟通,互联网媒介及群体传播是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基于媒介环境学和媒介学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等舆论案例分析,研究互联网媒介特性及其传播组织形态的群体化转向,以及由此带来合法化认同向抗拒性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媒介特性构建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群体传播,互联网群体之间的认同是以抗拒性认同为主,而与传统群体相比互联网群体中个体情绪、意见、观点等情感化因素成为了其主要认同机制,情感认同和情绪表达成为互联网舆论场域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获得信息的模糊性,在传统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模糊推理的思想,并引入观点倾向度和倔强度两个模糊变量,提出了模糊规则下网络舆论的元胞自动机传播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网络舆论形成中个体观点的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群体在经过讨论后,群体中持中立态度的人会逐渐减少,持极端态度的人会逐渐增加,形成“群体极化”;另外,舆论的形成往往在交流初期,即一旦群体间产生信息交换,就很可能发生意见的“群体极化”,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必须在早期.  相似文献   

15.
刘红燕 《科教文汇》2021,(11):28-29
方志敏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间具有高度的紧密性及互动性,应当深入分析与研究方志敏精神在生成、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党性教育元素。探讨方志敏同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逻辑,寻求方志敏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接口和实现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也是传承和发扬党的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增强新时代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效能,是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生态环境清朗的时代之需,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和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文章从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结构演进入手,深刻剖析新时代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然困境,探讨通过加强有效供给,推进教育内容科学化;突出机制保障,构建教育管理体系化;夯实顶层设计,健全教育平台专业化;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教育矩阵品牌化,提升新时代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盎 《知识窗》2023,(2):72-74
在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既面临思政教育转型的挑战,又面临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的机遇。文章从高校“官微”入手,从思政视角切入,调研青年群体媒介使用偏好和陕西高校“官微”发展现状,并探析高校“官微”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结构与生活形态巨变,许多青年的行为已一种更强烈鲜明的形态引起社会大大众的注意及议论,而偶像崇拜更是显而易见的例子。本文认为青年偶像崇拜行为对于青年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如可以自我确认,激发成长动力;参加Fans群体,使他们有群体归属感,产生团体认同,在网络文本的创作和活动中,培养了青年Fans的兴趣爱好,激发其潜能,在群体活动中,扩大了青年Fans的社会交往,缓解其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等。此研究助于广大家长和教育者客观、全面的认识青年偶像崇拜的行为,正确对待青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同时对关注青年精神世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怡凡 《知识窗》2022,(12):9-11
在个体化网络场域下,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会受到网络场域中多元文化、多元话语引导和碰撞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个体化网络场域下网络社群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力求充分发挥自媒体网络社群化的积极作用,协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寻求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