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可采用要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洛克反省说的真谛张文玺,王新生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的杰出代表,西方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培根、霍布斯和英国其他经验论者的传统思想,又总结,吸取了当时的科学成果,经抽象概括,提出了著名的“反省”说,“反省”...  相似文献   

3.
谢昱  陈来运 《天津教育》2023,(28):34-35
<正>《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是日本著名的儿童研究专家津守真先生的一本学术专著。书中记录了他作为一个“保育者”在教育一线时的经历与思考,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包括内部的成长和外部的成长。厘清津守真的成长观,不仅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成长观,而且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基于儿童的立场看待儿童的行为及内心,成为儿童行为的支持者,成为儿童内心的倾听者。一、津守真的幼儿成长观(一)幼儿成长的内涵对于幼儿的成长,津守真有其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李国庆 《教育科学》2005,21(2):33-36
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儿童中心主义”主张把儿童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以人为本”师生观强调尊重学生的尊严扣价值,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平等与对话”,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看来,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扣创造,它充满着生命活力,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扣宽容,培育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的实验课由于经费紧张,不能按大纲要求开设。几年来,我带领学生自制了一些实验仪器,效果较好.观介绍如下:一、固——波不加热气汗发生装置1.制作材料。青霉素瓶、儿童饮料吸管(或废圆珠笔芯)、橡胶“气门皮”、l寸铁钉、o4mm铁丝、co.6mm废钢丝、15X8XIcm木板。2.制作方法。(1)截取15cm长的铁丝,将一端磨尖,钉在木板一端适当位置,制成简易铁架台儿(2)用钢丝制成盛固体反应物的海螺状网匙a;用青霉素瓶作反应容器b;将儿童饮料吸管或圆珠笔芯用橡胶“气门皮”套接,制成气体导管C。(3)用烧红的铁丝在青霉素瓶…  相似文献   

6.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他还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目前在我国哲学史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认真阅读洛克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Some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关于理解的指导》以及《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PlanofWorkingSchoolforPoorChildren)的基础上.认为洛克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现在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叙佩和哈文尼斯(Super,C.M.,&Harkness,S.)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发展的小生境”这一概念,他们强调个体所有的发展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其理论中,“发展的小生境”是一个系统,它涵盖了影响个体发展的三个子系统,它们是:(1)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由文化决定的抚养和教育儿童的主流方式;(3)父母的心理特征。这三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个体,它们包围着、促进着、滋养着、约束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近些年来.语法学家在突破传统语法八大时态(或十六大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动词时态观——“商时”论。国外有Rando1PhQuirk,Sidneyhreenbaum,GeoffreyLeech,JanSvarfrik为代表;国内有章振邦,吕天石等为代表。他们认为:时态(Tense)是表示动词动作或状态存在的“时间”的动词形式(语法形式);英语有两个时态——现在时态(PresentTense)和过去时态(PastTense)。这种时态观与传统“时”、’‘体”不分的时态理论相比确有进步。但这种时态观仍没有使时态从单一的时间范畴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这样在语法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7世纪末认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洛克的语言观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洛克的语言观建立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洛克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并非是直接的,洛克的语言观对于正确认识翻译的实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了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曾提出影响巨大的对儿童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于,  相似文献   

11.
王氏定理:王戍堂关于点集拓扑学的研究成果. 王戍堂(1933-),河北河间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一度量化问题”是拓扑空间度量化研究的拓展和延续.王戍堂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一度量化定理”,在世界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美、匈、日、捷、奥、意等国著名拓扑学家引用及评论,并被称为“王氏定理”.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  相似文献   

13.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小红花引发了许多幼儿教育问题,反思产生这些教育问题背后的根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笔者提出:一、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儿童观;二、幼儿教师要具有崇高的“教育爱”;三、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公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课题。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教育观;“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教学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价值观等等。这既给学校注入了活力,也给学校的内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一、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如何研究和处理教材。1.新教材的基本特点(1)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3)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  相似文献   

17.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包括儒家教育)的优秀成果。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德)、“知”(智)、“勇”(体)、“美”(乐)、“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的“先师”;《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善喻、长善救失、善教继志有助于我们建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和学生观;书院相对独立的学风,儒家的传统师德修养等,都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有启发借鉴意义。特别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说过:“当你在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必须与之接触的东西,是学生的心理.”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进一步指出:“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数学教师更应该运用多元的手段融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牢牢“拴”住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0.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从青少年和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出发,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按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答问、讨论等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本文是运用“发现法”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索研究“动量动量定理”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