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承担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文化机构,应建立与其特性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由于价值观在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师生员工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引导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是高校文化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构建学校文化 实施人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团 《吉林教育》2005,(11):6-7
一、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在学校这个特定区域内的环境氛围,是其每一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及其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整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组织的价值观管理。大学文化建设可运用价值观管理的逻辑,以大学战略目标为心理愿景,以大学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观照,通过持续的大学文化价值观管理运作,使大学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学校的目标、使命、愿景有机统一,形成对大学文化的情感依附与价值归属即“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使大学人的共同信仰和价值体系沉淀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制度理念,生成凝聚并引领大学人以特色发展实现学校战略愿景的集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杜忠书 《教书育人》2012,(23):48-49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管理措施手段、教职工精神风貌、道德意识、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学校及教职工的理想目标等一系列元素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教育氛围和团队气质。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含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学校价值观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共同的背景,影响着师生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校着力建设三类文化: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既有精神文化又有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盲目性。探索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规划,强化管理;增加投入,改善设施,创造具有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校园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简单地说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学校文化是从属于民族文化的亚文化。面对复杂、微妙的教育教学活动,现代学校管理的重点必须侧重于“自我管理”,注重教职工的自我实现所需求的内在激励,尊重教职工,塑造共同愿望,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铸造共同价值观,实现个人和学校的价值。而这些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文化的自我内聚功能。在学校中,学校文化起到黏合剂的作用。通过培养全体…  相似文献   

8.
刘惠清 《教书育人》2013,(20):42-4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所特色学校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共同的行为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得以体现。它与学校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职业幸福感等关系密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对象即学生在它的规范、熏陶、暗示和管理下,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等得到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习惯。被一定范围大多数的人认同,并作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下来的东西都可称为“文化”,像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宗教仪式、婚丧习俗、部落图腾、医疗偏方,等等。学校的文化则是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思想理念、共同价值观、组织形式、共同规则、学作环境、办学特色等精神、物质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文化人"是其人性假设,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学校实施文化管理需要具备一系列核心要素,包括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建设教职工的精神家园,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的行为方式亟待转变,校长要做学校文化的积极构建者,树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按弃权力管理,坚持赏识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以崭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创建现代学校文化创造了新的契机。现代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办学哲学、教育理想,是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共同生活的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现代先进的学校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也是课程改革最终“物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     
《上海教育》2012,(Z1):8
学校文化是校长、教师与学生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同时,学校文化和学校本身的传统与历史也有密切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让校长、教师与学生达成"共同的追求和志向",并使之体现在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安排上。学校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校变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学校校长、学校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而就发展依靠什么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第二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第三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的校园精神,即学校教职工的价值追求,这一阶段的管理是超越规范的管理,依靠的是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正思源学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核心应定位在学校管理价值观的构建上。一所学校形成健康的管理价值观,即具备了教育教学行为的价值标准与准则,学校文化即具备了高雅的灵魂,师生为人处世即具备了价值导向与精神指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即具备了明确的路径。构建学校管理价值观,是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学校共同管理价值观,是指一所学校全体师生所共同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或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增强全体师生的目标意识,使共同追求的价值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统帅和规范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和方式。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包含了校园文化且高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必须遵循学校文化的方向性、育人性、整体性、选择性等原则。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以学校的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谈论学校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师生员工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虽无形而有象,弥漫于学校生活之中,如一只无形而有力的巨手,调节和把持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德育的视角看优秀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天津教育》2006,(2):38-40
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师生员工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所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德育是学校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的学校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德育活动则能够促进优秀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因此,从德育的视角建设学校文化,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是政治意识文明的源头活水,而政治意识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推动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弘扬先进政治思想文化,建立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信念,共同的政治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当代主题。就当代中国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而言,首先要解决儒家政治、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境遇和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树立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试论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贵东 《天津教育》2007,(10):14-14
校园文化伴随着一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体现精神文化的载体;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核心文化,透射出一所学校特定的人文底蕴。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虽无成文,但被其成员共同遵循,并成为得到认知同化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校园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