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妙法莲华经释文》有日本醍醐寺藏本和天理图书馆藏本两个本子,其中醍醐寺藏本被El本文物部门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六册《妙法莲华经释文》的录文依据的正是“国宝醍醐寺藏古写本”,但该录文讹误甚多,对研究者多有不利。录文讹误的原因主要有不识俗字、形近而讹等方面,我们拟校正《大正藏》的部分录文,以期对阅读《妙法莲花经》及研究《法华释文》的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兹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大智度论》写本为对校本,以南宋《资福藏》本、元《普宁藏》本、明《永乐北藏》本、日本石山寺本、日本正仓院圣语藏本五种为参校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讹误之处,凸显了敦煌写本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图解本西夏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是1959年在莫高窟发现的珍贵西夏刊本佛经。(见图版十五)据我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今蒙敦煌文物研究所提供全部照相资料,试作初步的翻译和考释。(一)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汉文译本有三种:一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名《正法华经》;二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名《妙法莲华经》;三是隋代闍那笈多所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据唐朝道宣所作之《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关于西夏翻译《妙法莲华经》的问题,有一篇存世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序》可资研讨,此《序》罗福苌曾译介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三号(西夏文专号)上。但罗氏译文完成于五十多年前西夏文研究的初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麦积山瑞应寺所藏血书《妙法莲华经》和写本《报恩仪文》。《报恩仪文》是儒生口述、僧人记录的宣传孝道的寺庙道场法会文和劝善、劝孝之文,宣扬儒家的父母恩重思想。  相似文献   

5.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章参照《大正藏》中的唐菩提流志汉文本,首次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No525号西夏文《大宝积经》卷九十五进行了录文、翻译和校注。同时指出本卷的翻译存在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并初步探讨了"偈"这一文体。  相似文献   

7.
《妙法莲华经》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卷本,且不易跟《添品妙法莲华经》与《观世音经》区别开来,这使得我们难以对该经的残卷作出准确定名。本文通过全面普查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将其中39号缀合为10组,以示缀合对于敦煌佛经残卷定名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疑伪经不仅是研究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材料,亦是考察早期佛道交涉的重要文献资料。敦煌本《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据目前所见资料,敦煌藏经洞出土31件。该经是南朝时僧法尼"宿习"所诵出之疑伪经。其内容涉及佛教对自身信仰的整合及佛教应对诘难所作出的调适等。《万历续道藏》所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卷8《天地物像品》与该经在结构和行文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在描述天界时,又存在"三十三天"与"三十二天"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曾良  李洪才 《家教指南》2011,(4):94-100,132
辽宁省博物馆藏《恪法师第一抄》为珍贵的敦煌文献,以草书抄写。关于此卷子的内容性质,目前尚无细致研究。本文对题名作了阐释,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该卷子的内容是对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的"决择",即对玄赞的进一步疏解。  相似文献   

10.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真对照拓片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词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校读《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收录的唐代墓志录文,发现其录文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可商之处,如一些释文的讹误和脱漏,列举数例并分条校补。  相似文献   

11.
《妙法莲华经》中多次讲到龙,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龙在《妙法莲华经》中主要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与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共同组成了天龙八部。龙宫在《妙法莲华经》中不仅指龙王的宫殿,更是文殊师利教化众生,弘扬大乘佛法的教学场所;龙女不仅聪明伶俐,颇具慧根,而且通过献珠得以成佛;龙声与其它诸多声音构成了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12.
左思《三都赋》是西晋赋名篇.以《文选》收录而传于今。《文选》传本甚众.各本《三都赋》文旬颇相歧异.不乏讹误。清胡克家《文选考异》及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黄侃《文选平点》对《三都赋》作了校勘。在此以胡氏、高氏、黄氏校《三都赋》未及的日本藏古抄卷子本《文选集注》残卷、国家图书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分藏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李善注文选》残卷、日本藏宋明州刻《六臣注文选》、韩国奎章阁藏朝鲜活字翻北宋元祐年间秀州州学编刻《六臣注文选》等古本、旧本重校今通行胡刻本《文选》之《三都赋》.对三家校记提出31则补证.并对《三都赋》传本源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保留至今的回鹘文文献多为佛教译本残卷。它对于我们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里校勘与研究的回鹘文文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就是译自汉文的佛教译本残卷。回鹘文《妙法莲华经》保留至今者,均为该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14.
《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收录的西夏文TKl89V号残片实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简称《仁王经》),本文首次对残存经文进行录文整理和汉译,并曼过与《大正藏》所收唐不空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不空本所译。整件文书为西夏佛教史补充了一份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16.
《高王观世音经》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荣 《家教指南》2003,(1):104-108
本文利用敦煌本、房山石经本、《大正藏》本对伪经《高王观世音经》进行了校录 ,然后分析了该经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结撰依据。  相似文献   

17.
鲁迅《古小说钩沉》所辑唐代佛教论著《辩正论》注,涉及唐前小说《幽明录》、《宣验记》与《冥详记》的有关故事二十四条,向无专门校注。现以齐鲁书社出版的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为底本,参校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与《中华大藏经》相关条目,成此校笺。凡有异文,均出校记,参以鄙意,以按语标出。  相似文献   

18.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伯二一四一”号《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是敦煌草书写卷的代表作,日本所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收录了全。然而,由于草书写卷识读上的特殊困难,以及本卷内容在引、解说、评述等方面的变化多端,因此要正确作出断句和标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本作在逐字逐句核对原卷真迹、传世经等多种重要资料的基础上,对《大正新修大藏经》存在的点校疏漏作了订补,给读提供了更为准确与方便的录。这里刊登的是其开端部分(全共4万余字)。  相似文献   

19.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江永《近思录集注》"清乾隆刻本"的著录,《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一文关于"清乾隆七年江永《近思录集注》原刻本"考订有误,此刻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十二年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应是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