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人类学片即影视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类学家们正在对自己的学科进行全面的反思。这主要体现于对以往写作范式的不满以及在人类学理解界限方面所表现出的张力。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介至少能为人类学的变革提供经验的场所。影视人类学注重的不是影视本身,而是渗透并且编码于影视中的涉及化的一系列关系。在交流中,影视人类学为人类学知识提供了很多新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理解化传播并重新确认化建设的领域。通过从基于“单词一句子”的人类学思维向基于“形象一序列”的人类学思维的转变,学们建构了影视人类学的智力基础。从认识论和表述手法上看,新兴的影视人类学是对书面人类学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借用影视手段来传达人类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影视手段在人类学中的运用是曲折前进的,影视和人类学发展互相诠释、相互促进。人类学和影视的结合为我们的文化理解、和谐沟通开辟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对于深究我们自己的文化模式都是极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双顺风的"翅膀"。但是随着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进程,似乎是出现了一种"拔苗助长"的风气。因为在当前的媒体语境中,需要认真对待文化作品的影视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人类学片即影视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时代小说的影视化生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小说的性质、生成、发展以及接受方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影视化生存,成为小说的一种自觉选择,目前主要表现为影视改编、影像化抒写、影视同期书等不同形式。大众文化性和叙事性构成小说影视化生存的重要理论基石,但小说趋从影视的目的在于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并不以丧失自己的独立品性为代价。  相似文献   

7.
影视传媒中的教师形象反映了受众对教育、文化的心理表达。传统影视传媒中塑造了"红烛""园丁"型的教师形象;当代影视传媒中塑造的一批"麻辣教师"新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欢迎。教师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受众心理的变化。将影视传媒作品中传统的教师形象与当代新教师形象进行对比,以此分析和透视受众在不同时代的心理发展变化。具体阐述了受众心理从崇尚单一的正统形象到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对模式化教师形象的顺从心理到寻求凸显个性的逆反心理,从求美求崇高的幻象心理到求真求实的心理,从求教化到求娱乐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影视民族学、人类学是通过影像与影视手段,记录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有效方法。影视民族学、人类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美,现在我国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影视科技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探究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利用影视科技的现状,以及我国影视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仲呈祥是我国著名影视文艺理论家.他坚持哲学对影视文艺理论与实践的统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历史的"品评标准考察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提出"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的理论主张,并将历史经验与时下现象深度融合,对当下影视文艺现象进行冷峻思考,对理论界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如"市场检验"论、"迎合观众"论、"三性统一"论、"躲避崇高"论、"文化革命"论作了系统辨析.他的影视美学思考对于丰富我国影视艺术理论、引领影视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影视技术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是人类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电影的号召力和震撼力远远强于用笔的书面描写,但是电影的缺陷(例如它的直观性,或者说暴露性)也使得人类学家在拍摄人类学影片时遇到更多的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影视人类学影片拍摄中的伦理问题。如何把握人类学家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影视人类学影片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表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张爱玲作品改编热",从而使之成为作品被影视改编最多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影视事业的发展及其作品本身与观众审美取向的契合是促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文学名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生存状况堪忧,应该给予极大重视.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影视等相关概念,并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危机、文学名著与影视剧的联姻关系、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之深层动因以及改编后文学名著的生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  相似文献   

14.
影视独特的传播优势,使传记作品找到更适合商业化的传播媒介。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左右,影视传记的创作未能走出媚俗的误区,有的作品对导向问题有所忽视,有的作品则表现技巧过于单一。总结传记文学影视化道路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影视传记走出误区,使其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影视进一步奠定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主导地位。在视觉文化时代,"触电"对于作家来说,无疑是现实的生存策略。成名于网络的作家六六所写的每部小说几乎都被改编为电视剧,在获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其文学作品的传播空间。她的小说借鉴了影视艺术的叙事策略和表现手法,具有持续的情节冲突和悬念,文字讲究画面感和可视性,重视人物对话与音响等特点。这种鲜明的影像化风格契合了电视剧的审美要求,从而为其作品由文字转化为视听语言提供了可能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6.
梁华 《梧州学院学报》2010,20(2):78-82,91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影视课程作为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中,影视课程的教学依然相对滞缓.如何改进高校影视课程的建设,加快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步伐,深化普通高校影视课程素质教育的职能,关键在于改变偏狭的影视教育观念形态,建立大影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影视在大众传媒时代下得以蓬勃的发展,进而在学术界对两者间的关系展开广泛的论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存在着本质化的差异性。但是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文学艺术通过改编的形式,转化为影视艺术。通过对文学的荧幕化,影视的文本化的历史趋向加以梳理,并通过文学同影视的异同性加以比较,进一步明晰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影视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观看活动实现艺术的功能。影视艺术的接受活动本质上是审美主体以特殊的心理结构来化解作品意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表现出审美心理需要是:一、求新求异,陌生化审美;二、圆梦替代,情感化审美;三、好奇偷窥,新奇化审美;四、精神提升,人格化审美;五、创造满足,创造化审美。  相似文献   

19.
导演梁碧波的纪录片《三节草》拍摄于1998年,至今已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和好评。作为一部经典的纪录片,其情节感人且发人深思,文章试以人类学的新兴学科——影视人类学视角赏析该影片,从中体验影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反思影片揭露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包装中的应用范式,通过文献分析和应用实践,对影视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实际应用考察,综合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从提升影视包装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于影视包装应用途径两方面着手剖析。作为大众传播符号的影视包装,利用传统文化提升"意义所指"来升华文化内涵;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是实现影视包装作品丰富"意义所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