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以历代卓有声名的文人为主角,通过其悲剧命运的书写折射出封建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对文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它之内化生成的独特的文人性格.文人系列史剧表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与"主体意识".典雅的风格与成熟的技巧提升了郭启宏史剧的案头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晋文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以执着热烈的人世精神为主导,在对待"不遇"的态度上是充满希望的"待时".无论是"放达"还是"隐逸",其风范气度和心理指向都充分说明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精神联系.其"不遇"内涵复杂,在蔑世绝俗的背后,仍然或隐或现地披露出他们心灵深处无以消解的那种传统文人怀才不遇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在惠州的各类地方史志里,文人们咏叹朝云的诗文汗牛充栋。人们或美其品格,或慕其爱情,或悯其早逝,或羡其情怀,或浇己块垒,尊崇爱戴之情溢于言表,营构出一种朝云崇拜的文化景观,表现出文人独特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人的怀洛诗兼有政治、精神、情感等回归洛阳的多重创作主旨.流放文人多思君恋阙,显示出-种政治理性,情感凄怨;外任文人多倦于官场,怀居忆旧,期望回归精神的家园,情思恬淡;流寓文人多思家怀亲,情深意淳.其情思也随时序变化、空间流转、迎来送往等自然萌生;其传情方式,或通过水陆空,或借助于梦境;其表达题式多样,技法错综.怀洛诗反映了唐代政局的动荡和文人的心路历程,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历代文人学士对"文房四宝"的称颂可见一斑.自隋唐开科取士便形成士大夫文人阶层.在"人世"与"出世"之间,逐渐积淀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美人"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涵极丰富的意象.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美人"意象中可以发现,自屈原以来文人们或用"美人"以自比,或用"美人"喻君,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和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背景、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先辈文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经典梦意象当中,彩笔梦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自从江淹梦得彩笔文思大涨之后,历代文人常有此梦载录,并衍生出诸如"彩色笔梦"、"砚梦"等同一性质的梦意象来.彩笔梦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其与文章、功名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彩笔梦蕴藏着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身文学成就的渴望."彩笔梦"中的彩笔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神性,与弗雷泽所描述的"金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触染率"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9.
"竹林七贤"名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贤”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很有特色的文人团体.他们生逢玄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经历了魏晋之际改朝换代的动荡,其文学创作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始末年至嘉平初年的这一段时间中,在山阳形成的这一文人清谈中心,是与朝中玄学清谈遥相呼应的民间玄学团体,代表了玄学在一般士人中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江总历梁、陈、隋三代,他因"狎客"之名和身仕三朝的经历在后世饱受争议;也因遭逢乱世阅尽沧桑为后人所喟叹.后世诗人咏及江总,常以其宅邸为凭吊对象,"江总宅"成为意蕴丰富的诗歌意象."江总宅"作为文人庭院的代表,是优雅闲适、诗酒风流的文人生活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饱含了感慨时空转换、世事沧桑的深沉意蕴.与其他历史遗迹相比,"江总宅"融合了江总的身世行迹,突出了个体身处巨大的世事变迁中的渺小与无奈,极易引发身处易代之际的后世文人的强烈共鸣,是其六朝情结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兴起的新文人画风,更是众说纷纭。文人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特性。而上个世纪产生的所谓“新文人画”与之相比,完全不具备这些明显的特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新文人画不再是文人画。新文人画家不应一味的追求文人之画,而是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中国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谢道韫这个名字,给中国读书人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作为中国古代聪慧女童的化身或代名词,她曾被历代文人骚客在诗文中反复咏叹过.  相似文献   

13.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分析了榆林窟第3窟山水风景中所描绘的亭、草堂、园石.1.调查了古典文学作品中与亭、草堂、园石相关联的作品,分析其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调查,分析亭、草堂和园石在唐宋以来文人园林或别墅中的作用.3.通过对唐宋时代绘画作品的调查,可知对亭、草堂、园石的描绘已成为山水画中流行的点景.基于这些调查分析指出亭、草堂、园石正是充满了文人意识的一种符号,壁画中这些符号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  相似文献   

15.
自南朝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范缜以落花喻命以来,历史上许多文人相继作出回应.感慨“贵贱偶然,命同落花”,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偶然观。联系历史与现实,命运偶然观应该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道光<徽州府志>是研究徽州社会与历史的基本原始文献.通过对其所载各类"文化人物"以及文人著述的统计,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徽州自唐至清中叶文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唐五代时尚不发达,宋元时期渐长渐高,明清时期则如日中天.此种趋势的发生,除了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徽商的作用外,理学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六朝志怪书中,存在看先代文人经民间传说或后世文人的演绎加工,逐渐在志怪作品中显现神异特征的现象,笔者将其定义为"文人神异化"现象,其特征大致有见识之广博异于常人、有方术异能等.通过对文人神异化现象的定义、阐释,避开较为通行的"佛道影响说",从民间宗教、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文人自身的心理结构中,找到文人神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中国语文人(一、二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实际是我们与语文人对话的过程.30年问,我国语文界涌现出两代杰出的教师代表,一卷10位,二卷11住,以"语文人"称谓这些语文教育的高人,确乎实至名归.因了中语会、杂志社和编辑工作之故,这些人与我多有交往交流,亦师亦友,但如此完整、深度地阅读和感受他们,阅读其成长的历史,感受其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乃至进入每一位的心灵深处,却是首次.因而备感真切、自然、透彻.  相似文献   

19.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唐代旅游高度发达,文人作为唐代旅游主体的主要构成,其足迹遍及全国,使得自然地理之美得以文学呈现.被称为“绝域”的西域与岭南的新自然景现首次被大量地发现和欣赏.在建功或贬谪的不同旅游背景下,文人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感知和文本想象方式,呈现为语言、意象、意蕴等层面上的审美差异性,同时由于其旅游活动都是从强势文化区域流向弱势文化区域,自然景观描写也表现出旅游审美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