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出现,是对新闻体的新突破。深度报道要求用广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去驾驭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具体讲,它既要有深度——对报道对象作广泛跟踪,摄取材料,深入新闻事实内核剖析,揭示新闻的本质;又要有广度——大跨度、大范围地反映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透彻而翔实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意义、趋向,做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2.
王建 《新闻知识》2007,(6):87-88
深度报道历来被称为报纸宣传的“重武器”,是报纸与其他新闻媒体竞争的一张王牌。地市级党报相对中央和省级党报而言,地域受限,读者范围小,竞争力弱,参与媒体竞争既不如省级党报,也不如一些都市报。在这种情况下,地市党报必须对自身优势进行准确  相似文献   

3.
<正>做好深度报道,是媒体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信息爆炸、自媒体加速裂变、传统媒体大力推进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度报道面临人才、财力、机制等诸多方面挑战。证券时报以深度报道为突破口,努力当好中国财经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国家队",积极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典型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在日常新闻工作中,能否搞好典型报道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典型报道这个新闻现象,切实加强典型报道,以便更好地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加强典型报道,必须坚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原则。提起典型报道,人们往往拿它和文学典型相比较。我们要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正确认识,文学典型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的真实;典型报道则通过确凿的事实再现社会生活,是完全的真实。但两者使用的手法有时可以通用,这就容易因使用手法不当造成新闻失实。例如,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作为黑龙江省内的主流媒体,生活报近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堪称深度报道的典范之作。如《政协委员走工棚》,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亲历农民工的生存空间,体察农民工的辛苦。报道发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立刻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民工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民工们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好时机下,《生活报》又适时推出了《关注民工幼童成长》的报道,作为这个报道的延伸。这充分体现了《生活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大视角和大深度。  相似文献   

6.
7.
典型报道,是党报的特色和优势。曾几何时,要弘扬一种精神,要推动一项工作,我们最熟悉的方法,就是靠新闻媒体树典型,用“典型引路”。而典型报道是否搞得好,几乎成了衡量新闻单位工作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苏州典型报道是新世纪之初江苏省典型新闻宣传的第一个重大战役。为确保完成好这次战役性报道任务,新华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大胆创新,采用“展示、评说和观察”三大板块组合的报道形式,推出了《城市文明看苏州》系列报道,全方位、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26日,人民日报以9000字的篇幅在头版头条推出独家长篇通讯《优秀信访干部吴天祥》,为全国树立了一个“讲政治、爱人民”的基层干部典型。 5 年过去了,这个典型仍在不断为党旗添光增彩,吴天祥所在的武昌区,“天祥精神”更是深入人心,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共产党员都自觉以吴天祥为镜子,照着干、跟着学。1996年6月,吴天祥原所在的区信访办第一个以吴天祥的名字命名的“吴天祥小组”诞生,像吴天祥那样接待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为信访办全体同志的自觉行动。如今武汉市已有4000多个“吴天祥小组”,近5万多名党员干部、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的活动。孔繁森的崇高思想、高尚情操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受到深刻启迪而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对孔繁森典型的宣传报道也使我们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搞好典型报道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颂扬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特别是党报的优良传统。50年代我们颂扬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和孟泰、马恒昌、李顺达、郝建秀、王崇伦等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鼓起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建设新中国的勇气,60年代宣传了铁人王进喜、雷锋和焦裕禄,他们的事迹鼓舞了一代人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继续前进。80年代以来对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徐洪刚、孔繁森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12.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特色和优势。然而,近年来受众对其的关注度正日趋弱化。创新,已成为无可回避的现实需求。 新华日报5月30日发表的《大爱无痕》典型报道,就是对传统报道模式的一次突破。这组报道图文融合,通过生动的画面剪辑和感性细节的板块组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可读性,既凸现出人物的先进性和时代感,又富有感染力和可信度,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3.
赵鹏 《新闻战线》2015,(3):98-99
就当下中国的现实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搞好利益分配?怎样加快改变破解各个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应该是深度报道的重点。什么是深度报道?为什么而"深"?从体裁上看,深度报道至少是通讯一类的长篇报道,字数往往在3000字以上。但长度不是关键,关键是内容。人物报道、事件报道、主题报道都有可能是长篇报道,但一般不能算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时代迅速来临,诸多面向社会的发行报刊都把加强深度报道作为树立报纸品牌、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的背景下,高校校报出版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传统主流媒体,因存在种种局限,所以对深度报道的尝试、写作方法的革新、稿件可读性的追求、读者群体的占领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新的时期,高校校报如何应对这种结构性的挑战,关系着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掘并加强深度报道,增强高校校报的厚重感、可读性和权威性,是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1996年11月,正当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肝义阔步前进的时候,“张华传人”──第四军医大学学员第二大队大学生先进群体,通过新闻媒介广泛的宣传,在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首先播发了长篇通讯《发奋学习报国为民》通稿。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第一条电视新闻和《焦点访谈》,并连续三天进行系列报道O20日,《人民日报人《解放军报》等中央和西都30多家报纸,均在一版头条或显著位置刊发了K篇通讯并配评论员文章。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山东电视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在宣传先进典型上做了大量工作,成功推出了许振超、王乐义、白云、彭实戈、管华诗、袁吉廷等一批模范人物,和济钢、南山、西霞口、济宁医  相似文献   

18.
19.
典型报道自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典型报道为推动党的各项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酝酿、制定、贯彻与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有人认为它已走入“低谷”,“尤其与50~60年代的巅峰时期相比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与深刻程度都显得逊色”。难道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农业进入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崭新阶段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农业报道、创新农业报道,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用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观察农业事件,开阔筛选农业新闻的视野,提升农业报道的高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给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