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从居住区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绿化及公共设施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居住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从居住区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绿化及公共设施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居住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3.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中必备的物质要素,其设计质量的好与坏,居住环境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的程度,正确研究新世纪住宅区建设,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多快好省的、建设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生态居住区的成功之路,是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舍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十一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  相似文献   

5.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朱艺 《大众科技》2010,(2):69-70
景观设计是艺术学科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运用艺术设计方法研究景观的艺术创作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尤其是城市景观、建筑景观的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涉及众多学科,如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分析模型,探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升级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耦合协调度层面,整体经历了"磨合走高、拮抗磨合交替、磨合协调主导"三个阶段且处于"拮抗、磨合、协调"阶段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放射状;(2)耦合相对发展度层面,整体经历了"滞后主导、同步赶超、厚积薄发"三个阶段且处于"超前、同步、滞后"状态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三角形"态势,形成以沿海地级市为核心向外扩散的趋势;(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层面,主要集中于Ⅳ、Ⅴ和Ⅶ三种类型,且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更优。最后,基于广东省整体、地区和地级市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本文探讨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总结居住区交往空间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居住区院落、广场、道路公共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人们闲暇时闻增多,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商品住宅多样化;创造良好的住区生态环境等等问题.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设计、环境创优等方面探讨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鹏 《今日科苑》2010,(12):37-37
利津黄河生态公园在选址、场地现状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设计等方面都着力突出自身的特点,规划尤其注重在"黄河、文化、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与原有资源的恢复、保护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在黄河沿岸演绎出一首自然与文明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还是环境景观设计,都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忽视专业原则,对市场热点设计盲目跟风的现象。为居民提供有益身心的绿色住宅是提供至美环境设计者们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殿廷  王丽华  戎鑫  王金岩  姜晔 《中国软科学》2007,(10):111-117,135
平衡不等于协调,要跳出"平衡-不平衡"怪圈看协调;城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地域系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该系统整体利益极大化与内部公平的统一。从协调发展内涵讨论入手,设计了基于效率-公平统一性的协调度评价模型,考察了1995-2005年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状态及其变化,预测了"十一五"末期的态势,提出了改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从长期变化看,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三阶段目标演替规律,我国目前整体上处在"效率公平兼顾阶段"。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发现,协调度对提高农民收入反应灵敏,启示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的建设是包括各学科为实现人类聚居的目标和共同需要而共同进行的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建设,是使人与环境的各个方面取得平衡的建设。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如何在住区中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何对地区特性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与发掘,研究总结影响我国现代居住区环境的主要因素,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廷芳 《大众科技》2009,(6):83-83,91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中段天池山,交通十分便捷,基地总用地面积532亩,南瞰邕江、灵龟山森林公园,北览田园风光,西望凤岭、琅东及青秀山公园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绿化设计技术及社会责任感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实中部分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功能、特色、树种配置等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该类问题则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应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充分的将城市绿地与自然相融合,建立起城市绿色网络结构体系,同时应注重整体朴素大方,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协调,处处能体现人与自然相协调为规划设计中的主格调,方可实现园林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城市园林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刚 《今日科苑》2009,(18):182-182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亮点,衡量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是绿化,它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建设",也称"生态型的基础建设",对环境起着调节湿度、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与风速、改善气候等作用;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利用POI数据与随机森林模型精准识别2007年和2017年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运用定量模型多尺度分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整体结构特征上,郑州城市内部生态空间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加,生活空间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生产空间的数量与所占比例变化波动较大。②辖区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不断提高,部分区域呈现出由拮抗时期向协调耦合时期的转化,协调度与耦合度存在一定的空间一致性。③街道尺度上,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度平均水平从磨合时期转为协调耦合时期,其空间差异明显减小,“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度平均水平由中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协调度水平明显提升。本文通过对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协调度的多尺度分析,旨在为城市层面不同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云模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PSR理论,并结合煤矿资源型城市特有的生态影响因素,从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和响应这3个角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云模型评价方法,并给出整体评价流程;以煤矿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徐州市综合生态风险已由最初的"高风险"过渡至"低风险"水平,大致经历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的变化过程,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