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5月4日,参加雅昌石家庄研讨会的网友集体参观了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和定州博物馆“北宋塔基出土历代艺术精品展览”。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和至道元年(955年)净众院塔基出土五代至北宋的定瓷器物约占全部展品的半数以上。据介绍,北宋早期纪年墓葬和塔基出土定窑瓷器以这两处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数量最多,品种也最丰富。静志寺塔基共出土瓷器115件,净众  相似文献   

2.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3.
马颖 《收藏》2008,(9):104-104
198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这是目前所见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皇族墓葬。墓内随葬品达3000余件,均属辽代文物精品,代表了灿烂的契丹文明。这是考古界第一次看到契丹大贵族独特葬俗的全貌和真相。在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鎏金银冠极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陈永志 《收藏》2014,(8):42-47
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的磁州窑瓷器,由于受特定历史文化环境的限制,其时代集中在辽、金、元这几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以辽、元两个朝代的瓷器最为丰富,精品也最多。由于辽、元两朝的本土与政治中心是在内蒙古地区,保存完好的城址与墓葬为这些瓷器提供了很好的埋藏环境。由于这些瓷器绝大多数是从中原作为商品或贡品输入到蒙古草原地区的,因此,中原磁州窑系的产品在北方草原各地区都有发现,品类较多。这些出土瓷器,是进一步研究磁州窑系瓷器的流布与外销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尹建光  李铁军  刘小放 《收藏》2014,(21):46-51
1991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文物管理站和科右中旗文物管理所在代钦塔拉苏木(乡)抢救清理了9座被盗掘的辽代墓葬。其中三号墓的墓道上被挖了很大的盗洞,所幸墓室没有被破坏。出土了多件精美的器物。虽然没有发现墓志铭,但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仍可判断这是一座辽代(契丹)(916~1125年)早期墓葬。此墓的随葬品按其材质有金、银、铁、陶、瓷、木器及丝织品,其中陶瓷器34件(套),现藏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博物馆。均为辽地窑口烧制。器型有穿带壶、鋬耳壶、鸡冠壶、注壶、温碗、梅瓶、板沿洗、盏及盏托、罐、盘、碗等。现选择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尹建光  李铁军  刘小放 《收藏》2014,(11):46-51
1991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文物管理站和科右中旅文物管理所在代钦塔拉苏木(乡)抢救滴理了9座被盗掘的辽代墓葬。其中三号墓的墓道上被挖了很大的盗洞,所幸墓室没有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王志军 《收藏》2013,(5):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  相似文献   

8.
辽代银带具上童子娱乐游戏图浅析杨铁男1972年11月,在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公社何家窝铺大队前窗户生产队辽墓里,出土了一套鎏金银质带具①。带具所反映的内容均为童子进行各种娱乐游戏活动的场面,带具由带卡、带锋、铊尾组成。带扣一件为椭圆形,上面纂刻花纹,...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7)
正辽代三彩器,是指辽朝继唐三彩之后烧制和使用的一种低温铅釉多彩陶瓷。从科学角度分析,唐三彩并不属于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也并不以三为限,而是概言多彩之义。所以,所谓唐三彩和辽三彩,都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只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辽三彩对唐三彩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所谓继承,  相似文献   

10.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陕西铜川新区基建工地发现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墓,出土成组的琉璃祭器、瓷器、玻璃器以及买地券等。根据买地券可知墓主为任福,耀州人。此墓出土的陶瓷器作为明代纪年瓷器,有一定断代参考价值。任福墓为砖室墓,坐北向南。短斜坡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向北依次为过洞和天井,过洞和天井均在生土中完成,不施砖砌。墓室后壁有砖券器物龛,随葬器物基本都放置于龛内及龛外下方。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1)
正浙江丽水市历年来发掘清理了多座南宋纪年墓,出土了不少龙泉窑瓷器。其中有的瓷器品位之高,制作工艺之精堪,诚为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何(亻苒) 墓出土龙泉窑青瓷梅瓶1959年,瓯江水库文物工作组在丽水县发掘清理了4座南宋墓,分别是宋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何澹及妻朱氏墓、宋朝散大夫直焕章阁新知袁州少卿何处仁(何澹长子)及妻陈氏  相似文献   

13.
丁哲 《收藏界》2010,(10):42-45
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的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台下,对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北庙山南坡的辽陈国公主墓进行发掘。从墓志中看,墓中女主人是辽景宗孙女、秦晋国王圣宗皂太弟之女,曾由太平公主晋封为越国公主,死后被迫封为陈国公主。  相似文献   

14.
辽代射猎文化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刘刚做为辽代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射猎文化,同辽代捺钵文化、娱乐文化、战争文化等融汇贯通,影响了辽代二百余年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国家管理方式的形成。由此也决定了射猎文化在辽代发展史上所具备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体育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辽代时期体育的发展情况。主要结论:辽代时期体育项目多样,有本土体育运动项目,也有外来引入的体育运动项目,辽人将外来引入的体育项目进行整合,融入自身的民族特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辽代时期体育在中国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俊艳 《收藏》2018,(6):118-119
中国陶瓷文房历经长期的发展与演进,在辽代成为了一个重要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材料,辽代陶瓷文房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与窑址。其中以内蒙古、辽宁两地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有砚台、笔洗和水滴三大类,为研究辽代文人生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董晓琳 《收藏界》2011,(11):106-107
契丹民族给后世留下无数难解之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辽国的覆亡,契丹人亦随之神秘消失,且消失得无影无踪,令人不可思议。唯有那些契丹贵族墓葬中保存的殉葬品记载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民族,目前在我们发现的有限的殉葬品中,尤以生动形象的木俑为稀少。辽代在统和以后,随着契丹封建化的加深,连"杀牲为祭"都在禁止之列,殉人当然也就逐渐消失,而以俑取而代之。在辽墓中多次发现的木俑或石  相似文献   

18.
铜川市考古研究所收藏有一批出土于纪年墓葬的陈炉窑瓷器。这些瓷器分别出土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及稍后、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以及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墓。另外在发掘洪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10)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本书中收录宋、辽、金及西夏各时期的瓷器,并附以五代及元代的器物共205件,以阐明宋代陶瓷艺术上承下接的历史进程。瓷器按窑场分类,再按年序排列,以便读者能对各窑场的历史沿革及纹饰的演变得以了解。著录的瓷器除注明规格尺寸、窑口、年代外,对器物外观特征亦有详细描  相似文献   

20.
刘涛 《收藏》2016,(5):46-53
正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瓷器,是近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批出土瓷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种较多、品质较高,除耀州窑青瓷外,亦有少量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建窑黑釉瓷以及耀州窑酱釉、黑釉瓷等。这些瓷器或出自纪年墓,或与其他带有年款的器物如石器、铜器、砚台等伴出,故多数年代相对明确,具有重要的考古断代编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