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7,(6B):60-60
初闻书名,我还以为是游记性质的图书。但是,看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之后,我才知道该书记录的不仅仅是美国教育所闻,让读者印象深刻又引发思考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悟。  相似文献   

2.
初闻书名,我还以为是游记性质的图书。但是,看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之后,我才知道该书记录的不仅仅是美国教育所闻,让读者印象深刻又引发思考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悟。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作者李希贵老师带着在国内录制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以访问  相似文献   

3.
我原以为日子会一直如此持续下去,可是时光一个华丽的转身就轰轰向前。--题记记得有本书叫《追忆似水年华》。在这样一个盗版盛行的年代,写一篇《追忆花样年华》应该没什么不对。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对同桌C说。好啊,毕业后一定要写啊,她说。然后我就看见了老陈那双放光的三角眼。  相似文献   

4.
刘绍棠先生的《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我已经教过三次。第一次教时,觉得它语言平淡,整篇文章就靠老师讲的一则故事支撑,嚼之无味,没什么教头。于是,我草草教完后补充了大量词藻华丽的赞美老师的诗歌和魏巍的《我的老师》。教后,自以为学生收获很多,而学生反应却一般。第二遍再教时,我驾轻就熟,重点难点的把握似乎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5.
李美秀 《中学文科》2009,(12):35-35
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下面我以思想品德课《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学习探究方式的运用。《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7.
<正>让年轻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论语》,但《论语》的打开方式却是个问题,即使有兴趣的学生也有读不下去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对《论语》产生了兴趣的学生读不下去呢?讨论起来,除了文字上的原因外,是《论语》的体式特征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论语》整本书只是零乱的章句,章句之间大多没什么联系,虽有"篇",但篇名并不反映本篇整体的内容,篇的内部也  相似文献   

8.
编者:您好! 今天儿子从学校带回你社的杂志,无意中看到《单亲之旅》栏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在深夜细细地读起来。苗野女士的文章开始让我激动(或者是一种感动),随之让我感到一种不满,最后,“追求幸福”让我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9.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在安静的夜晚游走,我深知在南宁只身一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研读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我倒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教育理论要想让我说上几条我还真说不上来,一直以为这样的书都是理论性居多,但看了闫学老师的书却发现,原来班主任可以这样当的,原来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还有这么多不足,还有这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除了感动,还能让你思考点儿什么的影片。片中表达的真实情感让我数次落泪。之前,我曾经以为不会有什么作品还能让我落泪。但  相似文献   

12.
跟老伴看完《梅兰芳》,从电影院出来,在人行道上缓步前行,议论着观影心得。忽然觉得身后有竹竿点地的声响,一回头,是一位戴墨镜的盲人,立即意识到,不该占住脚下的盲道,让开后,道歉:“对不起,真不好意思!”盲人却并不移动,叫出我的名字来。老伴好吃惊。我倒并不以为稀奇。想必他从电视里听过我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的讲座。一问,果然。于是说:  相似文献   

13.
计鸿 《学语文》2012,(2):26-27
以前上到《我有一个梦想》时,总是仓促而过,觉得没什么讲头,上完后学生也没什么印象,大家都觉得这是块鸡肋。今年再上这一课时我就想有所突破,挑战自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网上的课件都是先介绍背景,再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原因,梦想是什么,都是常规套路,总觉得这样上会让学生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曾经读过,也很有感触,而今却意外地在08年高考广东卷上又一次碰到了她——《河的第三条岸》,像是突然看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旧情人,曾经以为会有很多话要说,真正见到的那一刻却发现没什么要说的了。面对这篇《河的第三条岸》,我也突然生出这样的感觉来。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风从哪里来》一课时,原以为风的形成很简单,但学生真正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觉得太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从仪器室借来了风的形成演示仪。  相似文献   

16.
好书美如斯     
强力推荐以下18本好书文学书方面,张洁、安妮宝贝、陈希我、刘亮程等都有新作推出,值得一览风华,但是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和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给予重点推荐。历史传记书方面,厚重的《乔伊斯传》让人回忆起旧日阅读文学的日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弗尔特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他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批评他时,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同他讲道理,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没什么变化。对这个小滑头,我真是又气又恨,因为我一直以为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印象里,岳飞一直是一个不解风情的武夫形象,虽然他的《满江红》文采横溢,但我却以为过于激情豪迈,自以为这更加验证了我的观点。直到读到了他的《小重山》,才让我感动不已。“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  相似文献   

19.
教学《秦末农民起义》(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时,本以为驾轻就熟、水到渠成,不料却碰到了三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都一再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是,学生们却并不怎么会读书,不知道该如何读书,常常是书读了不少,但就是没什么收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教会学生如何读书,才会让他们"登堂入室"呢?才会让他们读有所进,读有所获呢?在教学《老人与海》时,我尝试用"分层赏析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结果学生大有所悟,大有所获。于此,我把这种"分层阅读赏析教学法"总结出来,推荐给广大同行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