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以乐段为单位的作曲方法。该方法能生成具有相对完整乐思的音乐片段,并引入了音乐的风格化特征,能按照用户的情感因素产生用户所需的音乐片断。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科教文汇》2011,(29):168-16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与音乐的结合,改变音乐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习惯,不仅给音乐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同时也为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经历,在本文中试图从音乐制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几个主要方面总结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实践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音乐的结合,从最早的电子音乐开始到现在的专业MIDI音乐制作,并且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大量智能化音乐软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奕峥 《科教文汇》2008,(9):188-188
《秦俑》创作于1985年,是琵琶大师刘德海五首琵琶曲“人生篇”之又一力作。作者注重演奏技巧在乐曲中的运用与创新,从而更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音乐的内涵,使其旋律优美、风格别致新颖,体现了刘德海高超的作曲技法和深厚的创作特点。《秦俑》运用音乐作为历史表象的载体,揭示了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表达了人生一一群体的意志与信念。本文主要从艺术构思、演奏技法及创作理念三个方面着手,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音乐的结合,从最早的电子音乐开始到现在的专业MIDI音乐制作,并且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大量智能化音乐软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MIDI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模式.通过对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具体技术的讨论,阐述了MIDI音乐技术是音乐三度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9,(10):265-26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全面发掘与整理的时期。六七十年代,筝乐的创作主体由古筝演奏家承担。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专业作曲家积极地参与到古筝作品的创作中来,改变了由演奏者单一创作的局面,使得这一时期的筝乐作品在作曲技法,题材选择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种全新的音乐思维观念,对于筝乐在当代的整体性发展上起到了全面的、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个时期说是筝乐创作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时期的筝乐作品也是值得我们给予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绘画历来被看成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人们能否发现,并通过一种工具去描述、去表现?能否用音乐作画或用绘画来作曲?即以一种艺术作为另一种艺术的“创作灵感”进行再创作,回答是肯定的。这种用来进行再创作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计算机色音转  相似文献   

9.
张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143-143,13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音乐软、硬件协议的制定,电脑音乐已经渗透到音乐的创作、制作、乐器演奏、商业音乐、教育、娱乐等各个层面。在音乐教育领域,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同样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更是为师范音乐专业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如何将电脑音乐技术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怎样合理的构建一套电脑音乐教学的软、硬件系统是很多院校正在探索与实践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每个关心现代化音乐教学的工作者在讨论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师范院校开设电脑音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与“计算机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上的优势”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计算机音乐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潘星宏 《大众科技》2013,(3):152-153
MIDI音乐制作给音乐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和方式,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进行民族音乐编曲已经成为音乐创作的一大主流方式。文章通过应用MIDI在民族舞蹈音乐编曲中的实践,从精选配器、编配旋律,设置声场效果等方面探索了MIDI在民族舞蹈音乐编曲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1.
李亮  王燕 《科教文汇》2007,(4S):185-185
MIDI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模式。通过对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具体技术的讨论,阐述了MIDI音乐技术是音乐三度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音乐学院里,不管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作曲等,都十分重视视唱练耳的基本功.作为器乐学习者练习视唱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副好嗓子,而是为了建立内部听觉和体会音乐的呼吸,当然,在旋律、节奏、强弱等方面也颇有益处.就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及学习中的重要性做以简要讨论同时对于练习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曲式是一门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必修课,而在了解曲式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音乐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结构的探索来实现曲式的学习,这也是音乐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课题.从18世纪起,西方便构建了作曲技术理论规范.到目前为止,这种规范依然被当作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指导.在创作与表演的实践之中,应当充分挖掘各种理论具有的关联性,如此才能取得更加深入的启示.而音乐方面的表演、实践、创作都需要以作曲技术理论为基础,让人能够开展独立的思考,并能够将其进一步的发展应用于实践之中.通过音乐结构来认识曲式的具体形态,可以了解其间蕴含着必然的联系,其中的内涵也需要不断琢磨,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出其中的结构逻辑.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音乐的出现已有40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音乐凭借其强大的数字优势,逐渐成为了音乐创作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把计算机引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MIDI教学软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如何把计算机引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邹丽 《大众科技》2011,(4):193-193,184
中国音乐常常讲求与文学绘画的结合,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而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改编很好的继承了一这传统,在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充分发挥钢琴独有的音色构造与演奏手法的同时又与中国传统音乐中诗情画意的特点相结合,对乐曲的内涵做了全新的创作与演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7.
<黔中赋>这首乐曲,由徐晓林女士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无论是从题材、音乐表现手法、演奏技术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乐曲中出现的古筝演奏新技法,产生出特殊音响效果,不仅烘托了环境气氛,也生动准确的描绘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拓宽了筝的艺术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就我学习和演奏这首乐曲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么敬伯 《今日科苑》2009,(16):157-157
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他是巴洛克时期最后的辉煌!他的创作思想及艺术成就是前无古人的!他生在了一个启蒙时代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这对与他的创作非常重要,他的所见所闻成为他一生的创作财富。他的作曲手法先进、严谨,为音乐从巴洛克时期过度到古典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耀和 《知识窗》2007,(10):8-8
八岁那年,她进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这很了不起,对于一个哑巴女孩来说. 她创办的电子杂志曾获奖,里面的诗歌、游记等大多出自她的笔下.  相似文献   

20.
陈芳 《科教文汇》2014,(32):122-123
黎英海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在他的钢琴创作领域中,钢琴伴奏音乐独具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黎英海先生钢琴伴奏音乐的民族特色进行分析,力求对黎英海先生钢琴伴奏音乐创作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吸取中国民族音乐语言上的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