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沛 《视听界》2010,(4):107-107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SNG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动态新闻出镜报道的四步完成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长沙晚报的报道实践,探析地方媒体如何运用本土化策略做好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和报道。地方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找到与本地相关联、受众喜爱的新闻元素,从独家视角深入采访挖掘出不一样的落地报道,从而为受众提供及时、精准的新闻内容。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不止体现在能发现“有”,还要善于看到“妙”,在“从无到有、有中生妙”中发掘新闻金矿。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因此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读到所关注的新闻的方方面面,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种新闻的“一次性消费”方式,目前正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运用。它不但能满足读者“详知”的需要,也成了各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何为新闻的“一次性消费” 所谓“新闻的一次性消费”,就是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全部价值进行一次性报道。这种处理新闻的新操作方式,近年来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是对新闻体裁资源的更进一步整合。 新闻一次性消费处理形式,也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一定基础上出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消息要“一事一报”,对新闻事实“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进行简要介绍。但随着受众  相似文献   

4.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郑玥 《新闻窗》2012,(3):105-105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如何做好一名出镜记者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气象新闻指媒体传播的天气、气候变化或气象事业发展、变动的事件或信息。在我国,气象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天气预报”到“气象新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由配角成为主角,由当初无足轻重的服务性信息变成重要的新闻品种,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过程。随着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以及受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增大,气象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孙燕 《新闻世界》2009,(12):121-122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受众已经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了解。突发事件比其他—按}生新闻事件更能受到媒体的“青睐”,因此,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否准确、及时、充分、周到,已成为检验媒体反应灵敏程度和专业水准的一把无形的尺子,甚至成为衡量媒体策划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生的现场,是各媒体记者云集的场合。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往往是“长枪短炮”林林总总,照相机“咔嚓”声此起彼伏,各媒体都在各显其能,力争把最新鲜的信息、最重要的场面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渠道传递给受众。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抢到一条重要新闻的时效之后,不应该就此打住,还应跟上后续报道;对某一新闻事件如果我们输了时效,没有抢到“第一点”,应该马上下功夫捕捉“第二落点”,以视角独特  相似文献   

10.
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发达的现代传媒业特别是数字化的互联网,已经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古人预言的“秀才不出门,闻知天下事”,完全变成了现实。通过媒体,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电视和互联网的直播甚至能让我们同步获知千里万里之外的新闻事件。所以,信息的快速传递,不仅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也给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媒体带来了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丁静 《传媒观察》2008,(5):16-17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朱玲 《新闻知识》2005,(7):54-56
新闻是一个求新的职业。每一个媒体都追求将时鲜的、独家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按照新闻学的常规,新闻的价值与其新鲜度和时效性密不可分,受众对于媒体的要求首先就是能在你这里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类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新闻和独家新闻。也正因为如此,稍有不慎,新闻就会变成旧闻,丧失热度和鲜度。  相似文献   

14.
“曝光新闻”是近十多年来才产生的汉语组合词,目前尚未被国内新闻类工具书所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曝光”的解释是摄影术语,即:使照相胶片或感光纸在一定条件下感光.对“新闻”的释义则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按照汉语词素的解释和人们组合后的引申,“曝光新闻”定义的表述是:对已发生的事实向受众进行新的曝露,或新的揭露.一曝光新闻是解释性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派生而来的,也是社会新闻种类之一.在新闻五个W和一个H中,曝光新闻侧重告知受众“为什么”和“怎么样”.即:详尽地说明某一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曝光新闻”在时间上,不仅要说明现在,还可追溯过去,也可以推测未来;在地点上.不仅要报道新闻现场,还要涉及到有关地点和将波及到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界,新闻策划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尤其是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一直是新闻界谈论最多并积极探索的问题。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精心策划,既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辅之以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相关性链接.则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一新闻源,众多媒体会集中优势兵力在第一时间“抢”新闻。“抢”来的新闻怎样才能以最优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呢?这就需要在策划上下功夫。有了好的策划。好的新闻资源才不会被“浪费”。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前“死亡”的媒体乌龙事件,成为了2015年全球第一则乌龙新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于第一时间争相报道李光耀去世的消息。而在短短不到二十五分钟后,各大媒体又开始相继删除这些内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则真实新闻的报道,经过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迅速地被广泛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而未经证实的新闻其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同样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光耀逝世乌龙事件的报道始末进行分析,分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规避乌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娱乐新闻功能错位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方 《今传媒》2006,(9):57-58
娱乐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类别,旨在娱乐受众、服务受众、教育受众。可从早期的“裸照”事件到“毛宁打人”,从“杨翁恋”到刚发生不久的“王菲产子”事件,从“偷拍黎明”到“窦唯烧车”,娱乐新闻仿佛成了“锅”和“铲子”,只发挥“炒作”功能,而丢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娱乐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如何面对"灾从天降",如何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履行职责?笔者认为,要强调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 灾害事件所带给受众的震撼是常规新闻不能比拟的,要求记者必须争分夺秒地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抢"新闻.采访首先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想,快拍、快写、快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资源共享时代。所以,新闻几乎没有“独食”可吃,尤其是在政策性、动态性的新闻方面,如同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嬗变一样,新闻发布机构愿意面对更多的受众,而报业竞争的白热化使每一个媒体的新闻触觉都极度敏锐。另外,信息渠道的畅通,使很多突发性事件也不可能成为哪家媒体捂得住的“独食”。但作为新闻媒介的生命力,恰恰就是需要“独食”,需要个性,  相似文献   

20.
向冰洁 《新闻世界》2012,(8):272-273
“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脸谱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分析受众心理,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