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蓓 《东南传播》2018,(5):151-152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深刻地改变了民营广播的传播内容与方式。民营广播的媒介角色由娱乐生产以牟取商业利润迅速转向充当权威信源,即时报道战况及实施舆论动员,展开宣传战。中国民营广播在面对存亡绝续的国家危机时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10):30-39
东北沦陷后,国人报业饱受日伪新闻统制摧残。伪满《出版法》限禁了新的国人报纸的出现,伪满洲国通信社垄断了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伪满弘报协会的整顿使国人民办时政大报实质性消亡。1932年至1937年"满"苏边界纷争的舆论鼓动是东北地区国人民办报纸在日伪新闻统制下拥日反苏的实际表现。"不法越境"、外交抗议、军事冲突等新闻选题是日方对苏思想战在伪满地域内民间形式存在的新闻媒体中的具体反映,日方这些舆论鼓动的实质在于形成对苏外交的宣传攻势和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3.
张彦台 《档案》2014,(5):24-27
抗战时期,日本在华北乡村市场推行贸易统制政策与日本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息息相关,也是为获取支撑战争所需的各类物资和为防止社会物资流入抗日根据地。其采取的贸易统制政策主要包括:建立统制机关、固定贸易场所和严格统制农产品的收购。这使农村市场的中枢---牙商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对农村市场的贸易统制,还是对牙商的剥夺,都暴露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的险恶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初,兼具党的情报工作者、左翼作家、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多重身份的袁殊,积极发起并投身"集纳运动"。他辨析"新闻学"概念,为"新闻学"正名;领导创办新闻学术团体与新闻学术刊物,拓展新闻学术交流空间;提倡学校新闻,普及新闻学知识,为中国新闻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沦陷时,期的天津商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美云 《历史档案》2001,(3):125-129
“七七”事变后,天津很快沦陷。在长达8年之久的沦陷时期,日本不择手段地对天津商会的组织系统进行渗透,使天津商会在其上层领导人的把持下,充当了日本调控华北市场的忠实得力工具。近几年来,尽管不少中外学者关于日本在华北的经济统治等问题的论述和著作相继问世,但对沦陷时期商会组织活动情况的研究尚属不多。因此,本文依据天津商会档案,对沦陷时期日本对天津商会的控制、整顿与天津商会组织和行为的嬗变与结局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5):26-30
日本新闻界于19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大约十余年后,上海《申报》以及其他报刊的报人通过译报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得知这一术语,并将之载于华报之端。在报刊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记者"在20世纪之初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正>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被称之为是"印刷传播阶段"。这一时期,报纸、书刊等基于印刷技术的传播媒介繁荣发展,带领新闻信息传播业进入到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传播从纸媒  相似文献   

9.
新闻场域视野下的信息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新闻与自由>等论著中提到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日本的藤竹晓也认为,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拟态环境"就是本文所说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新华社初创时期,我国开始有新闻业务交流方面的刊物,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涌现。据《中国新闻年鉴2008》统计,我国新闻专业期刊公开发行的共有66本,在数量、质量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新闻期刊编辑要负责从约稿到统筹组合的全部过程,是期刊制作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闻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较为正规的以新闻学内容为主的新闻教育与讲座,标志着新闻教育在我国正式发端。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从开始创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记者联盟举办过训练班,培养年轻的新闻工作者。1939年,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南方办事处曾在桂林举办“战时新闻工作讲习班”,参加学习的百余人,由范长江、孟秋江、夏衍、陆诒等分任“新闻学概论”、“采访与编辑”、“国际形势讲话”…  相似文献   

12.
廖齐 《兰台世界》2011,(5):55-56
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于1931年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大会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骄人成就,对华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彰显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积极维护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开展了英勇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经历了20世纪初期的蹒跚学步(20世纪20年代)阶段后,在20世纪20年代~ 40年代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在东北、晋西北、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将宣传抗日主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鼓舞动员群众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作为重要主题,对少数民族同胞实现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抗战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疑云已笼罩在中国大地,继“九一八”事变日军进占东北以后,本军国主义的魔爪开始伸向关内:冀东地区作为连接关内外的咽喉地带,是日军谋求吞并华北的必取之地。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军国主义先后制造了一起起事端,又扶植起冀东伪自治政权,为武装进占华北进而夺取整个中国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朱蕊婕 《东南传播》2012,(11):145-147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是以20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为背景,讲述了日本侵华、广州沦陷时期中华儿女积极抗日的故事。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电视剧《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中的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剧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于1931年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大会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骄人成就,对华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彰显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18.
市场理念决定新闻娱乐化——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步向第二次高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我在《新闻大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载于1997年冬季号),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张竹平先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集资  相似文献   

20.
黄天鹏对中国新闻学术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中国第一位学习新闻学的留日生黄天鹏,有感于中国新闻学术研究“声势的浩大”,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