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婷 《东南传播》2012,(7):101-103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之一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思想。同时,本文还将探析芒福德的思想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影响,厘清芒福德与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李倩  刘欧 《新闻世界》2010,(11):141-142
媒介环境学是一种比较前沿的传播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并对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媒介环境学发展历程,总结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门派如何获得合法性、建立正规建制化学科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继承并超越麦克卢汉研究是当下媒介环境学完善理论体系,争取生存发展空间的基本方向。同时,结合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最新发展所带来的媒介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影响,为媒介环境学的未来发展提出研究命题,即诠释正在发生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4.
陈功 《当代传播》2013,(2):24-26,29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在坚持媒介环境学"人文—技术"研究视角下的同时实现了三大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拓展:其一,强化动态的媒介整体观;其二,构建人性化的媒介进化观;第三,提出软媒介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尚晨光 《今传媒》2016,(12):116-117
一直以来,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被认为是传播学的两大传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出发,一般采用经验性的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批判学派主要从研究传播符号来审视传播,经常采用结构分析法,同时也注重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20世纪新兴的媒介环境学派则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媒介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并从技术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人、媒介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开创了媒介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媒介环境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介了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的一些重要命题,并阐述了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生态学的区别,同时检讨中国学者对所谓“技术决定论”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媒介环境学认为:各种媒介构成了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 “媒介即是环境” “环境即是媒介”.媒介环境学的观点隐含了社会、媒介和人(受众)三者间的关系:人生活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媒介是反映社会的镜子;媒介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而人的知识构成、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又反作用到社会的运行.透过媒介环境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对“走转改”进行透视,可以发现“走转改”带来的是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结构的重构、媒介文化的再造,从而生成一个人、社会、媒体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圈.  相似文献   

8.
9.
熊国荣 《东南传播》2011,(4):103-104
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考察小说<手机>,可以看出刘震云对传播媒介做了一定深度的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到媒介发展的"人性化"和"补偿性"趋势;二是指出手机对人类生活的两面性;三是探索手机对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世界著名女学者苏珊·朗格集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媒介环境学家于一身,她通过在思想上相互渗透和架构的著作贡献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建设。朗格关注不同符号模式在人类思想情感建构中的作用,她关于推理性和表现性符号模式的符号分类理论有助于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基石的形成。朗格认为媒介遵循逻辑类推原理运作,她建立在符号逻辑理论基础上的"媒介"思想,给媒介环境学研究旨趣以符号学角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朱倩云 《新闻世界》2013,(7):281-282
【摘要】本文就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提到的“技术垄断”概念以及技术垄断的文化困局进行阐述,对波兹曼基于“技术垄断”的媒介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赵梦溪 《新闻世界》2010,(11):184-185
本文在媒介环境学视野下,首先梳理了作为新兴传播媒介的微博的传播特征;进而从传播方式的统合、传播内容的偏向两个方面重新审视这一具体媒介形态,探讨其对整个媒介环境的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界》2014,(5):2-7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作为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两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的主要领导者和理论贡献者。尼斯特洛姆认为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斯特雷特提出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是对媒介环境的研究,是"媒介学"。理解他(她)们"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经典界定,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韩月婧 《今传媒》2022,30(2):100-103
神话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起源和民族精神无法绕过的主题。神话从诞生以来,从口语时代的易变性与表演性,文字印刷时代的可保存性与距离性,电子传播时代的感官整合与叙事重构,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互动式传播与内核重构,在每个不同的媒介时代呈现出了相异的特点和变化。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神话之“魅”已经失落,应该针对神话生产传播的新特点,更好地挖掘神话资源,与神话构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18.
互联网、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近年智能手机的快速使用普及之后,很多生活模式或者行为模式也有很大的变化。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分析新媒体在当下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道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译介人,刘海龙、胡翼青是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学科领航人。本研究基于对三位学者的访谈,从媒介环境学的译介、学科流变及对未来的学科想象三方面考察该学派在中国的学科边界问题。该访谈实质上是对媒介环境学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边界“内爆”,及对传播学学科“规训”的一种回望及省思。正所谓不破不立,文章在借鉴诸多媒介研究领航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汉语世界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应打破传统的将媒介作为环境的单一研究视野,发展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观、“媒介即是膜”“媒介即中介”等多种面向的学术脉络,最终使该学派从“走进”传播学迈向“走出”传播学,进入更加广阔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升级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拥有了大规模的移动网民和较高的使用率。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在促进用户群体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入手,运用媒介环境学理论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