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惩治...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闻寻租已经产生新的变化,已从个体的"有偿新闻"行为演化为以媒介为主体的集体寻租行为,可称之为媒介寻租。媒介寻租较之传统的新闻寻租的不同点,在于媒介作为一个整体主动参与到寻租行为中,积极为媒  相似文献   

3.
新闻寻租是指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新闻报道权、舆论话语权和媒体传播权转移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本文在列举新闻寻租现象及危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新闻寻租博弈模型,分析寻租行为的成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6,(2):42-42
《新闻知识》2005年第10期发表肖峰的文章《从“新闻寻租”看媒体运行的体制之痛》。  相似文献   

5.
新闻权力寻租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它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本文主要运用权力寻租理论,对新闻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背后的利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止新闻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丽辉 《青年记者》2009,(20):40-41
当前新闻寻租已经产生新的变化,已从个体的“有偿新闻”行为演化为以媒介为主体的集体寻租行为,可称之为媒介寻租。媒介寻租较之传统的新闻寻租的不同点,在于媒介作为一个整体主动参与到寻租行为中,积极为媒介本身创造更大的利润。这种新型新闻寻租对社会、对新闻界的危害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新型"新闻寻租"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寻租作为腐败的代名词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各个行业,在新闻领域也同样存在媒体利用自己的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且媒介寻租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形式和程度前所未有。本文将重点对报纸新型“新闻寻租”的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探讨了网络媒体权力寻租的典型表现、存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合理、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流程,确立与控制流程腐败风险中的关键节点,构筑权力与资本交易的防火墙;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与技防的双重监督,保障数字信息、技术管理权限的合法使用;提高从业者对媒介“社会公器”角色的领悟,深化他们对媒体公共性内核的认知,自觉抵制网络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闻界的腐败现象。作者认为,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新闻报道权寻租是产生有偿新闻的根源,禁止有偿新闻亟待建立健全规避这种新闻公权寻租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传媒腐败”,说到底就是一种“新闻寻租”关系,即: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权力获得潜在不正当利益机会的非法、违规行为。寻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或按其意志进行使用,也就是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谋求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寻租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型新闻寻租现象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新型新闻寻租现象的特点及危害,并着重论述了造成这种新型新闻寻租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源:广告收入行业结构单一,缺乏同业和外界的有力监督以及政府的信誉担保。文章还就政府的信誉担保在新闻寻租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程科 《青年记者》2017,(11):24-25
媒体寻租,是指新闻媒体及从业者使用新闻权利和资源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①本文所指的网络媒体寻租,是指拥有新闻发布资质和资源的网络媒体及从业者避开监管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的非法行为.从根源上来说,网络媒体寻租是传统媒体寻租的网络化蔓延和变异.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原来存在于传统媒体中的媒体寻租问题开始向网络媒体转移,网络媒体寻租现象开始涌现,且愈演愈烈,成为影响我国媒体生态和社会健康的严重问题.分析我国网络媒体寻租的现状,找出网络媒体寻租的根源,寻求切实有效的防范策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媒利用自己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愈加普遍,而发生在2008年的几起事件影响则尤其恶劣: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提起公诉;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河北媒体"集体失语";同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各路记者向矿主索要"封口费";12月1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以涉嫌受贿为由,对网络报首席记者关键刑事拘留.传媒寻租现象之所以有泛滥之势,无疑与制度变革中产生的体制扭曲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后,反腐浪潮日益高涨,权力寻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权力劝阻也渗透到了网络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行业,即使是在目前具有极大成长空间的视听新媒体行业,媒体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行为也仍然存在。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股评信息的分析,对视听新媒体寻租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剖析,探讨视听新媒体寻租的危害,探索防止视听新媒体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的有效手段,从而达到促进新媒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潘振宇 《东南传播》2014,(11):138-139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媒体是社会公德的守卫者。但遗憾的是,缺乏制约的媒体权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来不断地爆出权力寻租与新闻敲诈的腐败事件,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体一次次推向公众审判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帮忙类”电视节目是民生新闻的一种特殊存在,它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大众等特征而成为当下电视荧屏较为火爆的节目形态.虽然电视媒体借助媒介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底层阶层的困难,维护了底层阶层的话语权,但也潜隐地存在着底层阶层无奈的权利寻租问题.底层阶层的权利寻租是一种非常规的现象存在,这需要媒体承担起为底层阶层立言的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促进社会走向公平、公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寻租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假记者出现的原因,以及制度上给予解决的对策。假记者出现的直接诱因是新闻寻租,新闻寻租的根本原因是媒介制度缺陷;新闻制度的信息不对称,又使记者真假难辨,泛滥成社会公害。欲要杜绝此现象必须跳出路径依赖从根本上给予解决:加快制度创新切断寻租根源;高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加强新闻伦理建设;促进经营发行体制改革规范记者站管理。  相似文献   

19.
齐琳珲 《青年记者》2021,(24):32-34
算法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如何从技术源头思考当下算法新闻所引发的资本与技术合谋、伦理失范等公共性消解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路径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想,建构"有道德的算法",重构智能媒体时代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20.
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的民主化问题,核心是传媒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或传媒管理体制问题。考察传媒公共性,需区分应然的理想和实然的表现,采用历史的、动态的、政治的、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区分展示的、操纵的公共性与批判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概念应用于中国,应当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作为价值规范,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体制对传媒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