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从1919年开始一直奋斗在我党的新闻战线之上。他办报刊、当主编、做采访、写稿件、培养新闻人才,并于这些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新闻理念,为我党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此,本文阐明了瞿秋白在"五四"时期、旅俄时期、五卅运动前后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新闻活动,总结了其发挥报刊的宣传功能、倡导新闻工作的群众性、促进党报文风的通俗化等特征,旨在为更好研究瞿秋白的新闻业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被蒋介石称为"党国理论家"的国民党右派头目戴季陶(又名戴传贤,号天仇,1890年生于四川广汉).为何会两次自杀呢?其间有其鲜为人知的隐秘.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正强 《新闻界》2005,(6):77-79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启超在其有关论著中,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了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5.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韬,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有着"中国报业之父"的美誉。他在长期办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其特有的新闻思想。我国新闻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得益于王韬所建立的新闻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本文以《循环日报》为例,从报刊性能、办报宗旨以及报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他的新闻思想,探索其新闻思想给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赫斯特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他的名字被当作"黄色新闻"的同义词,赫斯特之所以为人诟病,与其自身的报刊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本文选取1887年至19世纪末赫斯特的报刊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归纳总结赫斯特黄色新闻办报手法的内容及形式,进而揭示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详读马克思《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文章后,通过回顾百年前伟人卓越的新闻观,重点分析了百年前以报刊为主导的媒介时代里,马克思提出"自由报刊"、"第三个因素"及"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等使媒体人受益至今的至理箴言。同时反观我国当下的媒介信息环境,结合相关典型性报道,分析了舆论监督成为大众话语后,其实践随传媒环境的变化而时起时伏的现状。最后反思概括了《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这一经典马克思新闻著作对于现今新闻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1918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后又接手主编《新湖南》。在新闻实践活动之外,毛泽东还开始从理论上探索新闻对于社会的作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着重从报刊的使命等方面阐述了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抗日战争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多次撰文或题词,指导党的新闻工作。他继承了…  相似文献   

10.
方婷 《新闻世界》2011,(10):155-156
胡愈之(1896-198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中其中一位,被夏衍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其新闻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在抗日阶段得到实践和发展。本文以胡愈之抗日时期(1931—1939)主办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为研究文本,探讨其新闻思想发展过程及思想实内涵。研究胡愈之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新闻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钱晓文 《当代传播》2012,(3):111-114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探讨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新闻宣传模式的特征及影响。政党报刊以党派利益为目的,以舆论宣传功能定位,兼顾报刊其他功能,存在双刃剑效应。政党报刊以政论为重心,开创以传播者为中心的"言论+新闻"宣传模式,其弊端就是为了宣传而制造虚假新闻等。这些经验、教训以及其中的规律对于做好今天的党报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而近代史上的妇女报刊宣传活动,为妇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呐喊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第一张妇女报刊、第一次妇女办报刊高潮,都产生在近代中国。回眸史海,她们的女子豪气令人钦佩,她们的献身精神和优良办报传统,是值得当今的妇女报刊和我们广大女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发端于戊戌维新运动。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是裘毓芳。她开我国妇女办报活动之先声,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她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精通文史,兼懂英文,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22)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其一生与三十多种报刊建立了交往关系,并创制了以"适时"、"极端"、"畅达"和"新语"为特征的"新文体"。此一"新文体"的形成与其诗性人格息息相关,并建构在文字报国的精神内核之上,极大影响了其所在时代的民众。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启蒙思想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创办的报刊唤起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卓著的《新青年》杂志,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在中国新闻史上影响深远。本文结合陈独秀丰富的办刊实践活动,探讨陈独秀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商业性报刊自诞生以来,在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及公正客观的经营理念方面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其进行舆论监督的尝试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以《申报》、《大公报》等老牌商业性报刊为例,探讨商业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社会新闻量很少,只将近代西方社会新闻的理念辐射出来;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报纸在国内的出现和发展,社会新闻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取向显示出报刊幼年时期的价值取向——奇异内容、文学情境、政治倾向、教化内涵、真实缺失。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清末民初的《时报》是旧上海时期的民间商业大报,该报在新闻业务改革领域的诸多探索和革新,对中国新闻业和报刊业影响深远.《〈时报)发刊例》是《时报》对其自身办报方向及性质判定的自我阐释,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时报》新闻业务革新的具体举措.发刊例合计25条内容,涵盖《时报》业务革新的各个层面,其中重点围绕"新闻题材"和"新闻体裁"两方面的革新.梁启超在《〈时报)发刊例》中所提出的论说纪事报学思想,也为当前推进报刊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新时代,高品质报刊应始终秉承正确的态度立场,坚持报刊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报道方式的时新性与时宜性,选材应博,论说应要,进而促进报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晚清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与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人一样被我们熟知,但因为年仅33岁就以身殉道、其哲学思想耀眼光芒的掩盖,谭嗣同在晚清时期的新闻思想较少为人所知。本文将从《报章文体说》入手,分析谭嗣同思想,特别是报刊业务思想上开创先河的理念,为当代中国新闻文体的改革带来启发。一、谭嗣同新闻思想概述谭嗣同与很多维新派人物一样,在晚清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论是在报刊业务、报刊营销管理还  相似文献   

20.
姜卫玲 《新闻知识》2012,(10):95-96
1898年《女学报》诞生,开创了我国知识女性办报的先河。其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三个时期,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报刊活动,掀起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这些由知识女性创办、发行或者参与,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