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 --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尔都塞甘当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其思想初衷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回归马克思",更准确地说是"回归成年马克思",构成了阿尔都塞理论解读的逻辑线索.有了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强力介入,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些时尚精神的烙印.他对马克思的全新解读,是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不自觉的结构主义者,让马克思穿上了"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外衣.崭新的方法和概念,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马克思的形象.这种解读着实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一股难得的清风,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推崇马克思的经验性方法,并以此建构他的思想整体。与阿尔都塞不同时期的思想整体的总问题紧密联系的,是他对于经验性方法的信仰、运用与发挥的不同阶段。本文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归结为:1960年阿尔都塞在《论青年马克思》中得出的第一种推论,其能够保证经验方法的纯粹性,从而较好地贯彻了马克思的经验性方法的科学性;1962年阿尔都塞在《卡尔·马克思的〈1844手稿〉》一文中相继给出了第二种推论,推论二在前提与结论间呈现出某种"断裂";1963—1968年间,阿尔都塞就其思想整体的总问题,连续地误用经验性方法,从而得出备受质疑的"认识论断裂"的观点,他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理论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与思维逻辑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如何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职能这一目的出发,以“总问题”研究方法为基础,坚持“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论”的原则,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存在着从信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总问题的意识形态时期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总问题的科学时期的“认识论的断裂”,并由此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历史无主体论”的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争论。围绕对他的“断裂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认为他的理论使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的质疑和批评,阿尔都塞在承认他犯了理论主义的错误和展开自我批评的同时,为他的命题作了辩护和进一步完善。准确理解他所提出的理论命题的内涵和他对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们深化和认识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立足于苏联教科书体系式解读和由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式解读,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尔都塞式解读及其意义给予充分关注。阿尔都塞重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问题。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而非线性的机械决定论),他关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探讨就是对这一多元决定论方法(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典型例证。在一定程度上,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解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式解读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8,(1):83-91
马克思文学批评是否具有系统、独特的理论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察有着相异的判断和认识。从恩格斯到普列汉诺夫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文学批评本身不构成理论形态,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蕴含着一套待建构的批评理论。恩格斯将马克思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过于简单地阐释为"认识—反映论",而"人类学模式"则是由普列汉诺夫在理解马克思文学批评基础上开创的第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形态。从里夫希茨到韦勒克的中期,人们开始承认马克思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性,但马克思文学批评在理论性质上被曲解为西方现代文论的一支和一般的文学社会学,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的独异性事实上遭到否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期,人们先后从整体论、问题域和文献学的视野和方法重新考察和说明马克思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问题,弥补了之前研究思路的局限性,特别是问题域和文献学的视野为当代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形态探究开辟了富于生机的新径。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在阅读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后,大胆地提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极具有论战性的课题。要真正地理解阿尔都塞的这一思想,必须了解他提出"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理论依据并对他的"理论上反人道主义"思想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误读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建树在其思想建构中尤为重要,但是他最终背离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衷。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更好地指导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是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用独特的方法重新解读了马克思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方法。赞成者认为他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批评者认为他打着“保卫马克思”的旗号歪曲了马克思哲学。其实,阿尔都塞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体系。主要表现在思想渊源的多元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交织、辩证法因素和非辩证法因素俱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混合、理论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理论的创新性与守旧性同在。希望这一点能够引起阿尔都塞研究者们的注意.以免对阿尔都塞思想做出各种极端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分析和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的考察,提出了"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命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揭示阿尔都塞的这一理论命题的内涵及其得失,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阿尔都塞"结构"解读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结构"问题.他的总体性原则,对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思想的解读及他的矛盾与多元决定论思想等,其背后都深藏着他的结构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