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我国的扶贫开发应该走包容性增长之路。包容性增长理念为我国新阶段扶贫政策的设计和调整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甚至决定着我国新阶段扶贫政策的走向。包容性增长要求我国在制定扶贫政策时要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追求公平正义、重视制度创新。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扶贫政策在新阶段将呈现新的走向: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发展机会平等、加强贫困人群能力建设、坚持并完善开发式扶贫、建立社会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2.
黎明乡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是一个以傈僳、纳西、彝、苗等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社区。该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差,经济基薄弱,社区参与旅游开发能力有限,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无法发挥出扶贫功能,基于此,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资料研究发现,旅游包容性发展主题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有质量的增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有旅游发展模式,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吸引物定位、社区话语机制、公民组织作用、游客辅助功能和环保奖惩机制等相关问题。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均等发展机会、企业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居民话语权利制度、积极发挥公民组织作用、倡导游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重视旅游环境包容发展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居民作为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目的地旅游业成功的关键。文章以砀山县光明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感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比如旅游扶贫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等作用,因此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高,对旅游持明显的支持态度。为了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当地政府应注重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参与旅游的深度,以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旅游扶贫基础;通过加强政府主导,规范市场运作,来创造良好旅游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扶贫视角的景区带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应学院学报》2019,(5):48-52
景区带村是利用景区市场助力乡村脱贫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不少景区带动作用有限、扶贫绩效不高,存在景区带村主动性不强、旅游扶贫机制不完善、贫困村民参与旅游业能力较低、扶贫项目同质化现象明显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政府沟通、政策引导提高景区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建立良好的旅游扶贫机制及造血式扶贫策略,充分调动村民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构建景村一体化旅游发展体系,促进景区带村旅游扶贫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旅游开发已进入人地关系系统急剧演进阶段,人地关系失衡和利益冲突限制了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包容性增长为理论视角,阐释海岛包容性旅游增长内涵,阐述涠洲岛包容性旅游增长现状,进而提出海岛包容性旅游增长的路径选择:推进海岛旅游业态创新,实现海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落实旅游规划,实现利益共享的海岛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合法性,制定包容性导向的海岛发展政策;培植"当地力量",提升海岛渔村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迅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扶贫效应。从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居民参与旅游人数、居民收益等方面分析西江的旅游发展及扶贫现状。西江千户苗寨存在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社区参与力度小、利益分配冲突等主要问题。为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受益,政府应采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健全利益分配机、重视居民的主体地位等措施,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和田地区普遍贫困的基本状况并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帮扶的措施和手段由开始的输血式扶贫,逐渐转向增强造血功能式扶贫.和田地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扎实有力,"援疆工作"和各级"定点帮扶"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带来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完善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机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的反贫困机制转化,转换政府直接投入财政支出的扶贫模式,完善区域性开发扶贫模式,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机制.  相似文献   

9.
贫困村民是旅游扶贫的目标群体,也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在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无意识认同"、"自我误认"等心理镜像。旅游扶贫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应科学辨识贫困村民在不同扶贫阶段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他们从"无意识"的"本我"朝"有意识"的"自我"过渡,才能保障贫困村民在旅游扶贫中的有效参与和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益贫式增长与包容性政策的耦合构成了中国减贫的核心经验。益贫式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极端贫困同步。包容性政策为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体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基本保障,并随着阶段特征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打破了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迷思。梳理中国减贫的伟大历程,在不同时段经济增长、不平等程度和减贫之间的纷杂关系中总结中国减贫的经验启示,不仅是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之需,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减贫发展道路从而早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减贫目标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