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     
《中文自修》2007,(7):F0002-F0002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称;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被合称为“韩柳”。  相似文献   

2.
韩愈     
正~~  相似文献   

3.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过去一般认为他是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但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却认为是南阳人(也在今河南省孟县境  相似文献   

4.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因封昌黎伯,世称韩昌黎。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有建树的教育家。韩愈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在教育事业上的活动也很显著,他曾作过四门博士、国子博  相似文献   

5.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论韩愈     
唐代中期的韩愈,是我国历史上继孟轲、董仲舒之后的又一个特出的尊孔顽固派。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他在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动的“道统”说。他作为当时地主阶级保守派在哲学上和文学上的代言人,顽固地坚持儒家复古倒退的政治立场,疯狂地反对以王叔文、柳宗元为代表的革新集团及其所推行的法家路线。由于他打着“排佛老”的  相似文献   

7.
赵翼论韩愈     
赵翼是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他较为全面地评论了韩愈的诗歌,博采前人评论的合理之处,扬弃不合理之处,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赵翼所具有的辩证法思想、发展创新的文学史观,使他成为古代韩愈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少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相似文献   

10.
少年韩愈     
墨水 《初中生》2008,(6):14-17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相似文献   

11.
韩愈真累     
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许多应不“耻学于师”的从师观点,以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等体现师者重大职责的千古名句,的确使人获益匪浅。在受到作者熏陶的同时,我又不免对作者的一些说法产生怀疑:他对求师的理解未免太死板了。当然谁都不能十全十美,必须向周边的人学习从而弥补自己的缺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朋友之间可以在内心砌成互相学习与求知的堡垒,长幼之间也可以建起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解惑”“出人”的目的,但我们不一定要“曰师曰弟子”呀。如果韩愈真像他自…  相似文献   

12.
读韩愈     
<正>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是真的好。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品读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在诗歌创作上,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中。他的诗歌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相似文献   

14.
韩愈习尚论     
韩愈在政治领域,极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勇于为人,欲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儒家思想传承方面,以继道统为己任,开理学之先河;在文学方面,他倡导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并在诗歌创作上力开新局。而在诸般复杂纷繁的习染方面,他又是不忌五荤六素,随其性情喜好、爱憎所适以取足,兼收并蓄。他不可能像宋代理学标榜的“惟精微一,允执厥中”那样衣冠端正、道貌岸然,不做属于个人生活领域的有情有欲或“玩物丧志”之事。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韩愈其人,才可能避免观念的胶着带来的生硬而刻板地把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人,看成是只具有“道统”品性的标本的一偏之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唐诗人韩愈,在元和六年任河南令行尚书职方员外郎时,曾为青年诗人李贺避讳不举进士一事,撰写《讳辩》,表明自己对此事的看法.韩愈认为,李贺因父名晋肃,为避父讳(“晋”、“进”同音)而不举进土是完全不必要的.他在撰文前曾写信动说“贺举进士”,后又写《讳辩》,批驳了一些人对李贺的毁谤,韩愈如此言行,在当时是颇有勇气的.那么,韩愈本人在避讳问题上是否言行一致呢?他自己对避讳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经笔者考证,韩愈的避讳观,实际上是以古制“二名不偏讳”的原则为其主髓的.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经济思想大体上从两类文章中表现出来。一是在“杂著”中所涉及的经济言论;二是韩愈向朝廷提出的经济主张。这些,都表现出韩愈处处替人民,特别是贫民利益考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与白居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韩愈和白居易的历史地位给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但是,对韩愈和白居易的私人关系以及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方面的异同,则所论甚少或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初步探讨。(一) 先探讨韩愈与白居易的私人关系。韩愈和白居易共同生活的时期主要是中唐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和长庆(821—824)时期。他们都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政治上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8.
<正>韩愈(公元768—824)的称号,大家最熟悉的他是文学家,其次是思想家,其实,韩愈还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他有过从教的经历:他作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此处"博士"即教师,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云:"今诸生学于太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国子祭酒(此处"祭酒"为古之学官名,即今之校长,与祭祀喝酒无关)。韩愈在任潮  相似文献   

19.
韩愈一族世系资料著录,年代最早者是李白为韩愈的父亲仲卿而作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碑文说:(伸卿)七代祖茂,后魏尚书令安定王。五代祖钧,金部尚书。曾祖晙,银青光禄大夫雅州刺史。祖泰曹州司马。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长  相似文献   

20.
韩愈与阳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