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经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从鸦片战争开始,许许多多的先进的中国人带领人民为摆脱外国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投身到前仆后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中。林则徐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①林则徐伴随着资产  相似文献   

2.
张人健 《历史学习》2002,(12):14-15
《历史学习》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杨思冰先生的文章《太平天国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该文写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索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按照该文逻辑,中国人民为了近代化这个主流,就要接受“屈辱”,任人宰割,任凭侵略者掠夺、鲸吞、瓜分……因为这是近代化的必要代价。而抗争则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会阻碍近代化这个主流的进展。所以,作为近代最早掀起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70多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以后,又不失时机地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回顾,对其经验教训作一探析。一、在探索中发生曲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LISH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  相似文献   

6.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它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根本利益更加一致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历史发展所决定的。1.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想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种历史条件下,使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国共两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各民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后半个世纪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实现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路线,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引下,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探索,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胜利和成功,总结和认识这两条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武装夺取城市进而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新中国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照搬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本专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 ,向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 ,勾划了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层面的历史风云 ,揭示了中共为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做的曲折探索。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你能得出以上结论 ,这就是学习本专题的最大收获。———写在前面●复习导航已考内容扫描高考导向把关1 重要会议 :“七大”意义、七届三中全会内容、“八大”主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四大”内容。2 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并建设一支与此相适应的执政党,在理论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在实践上的探索则刚起步。这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以苏联为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找到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党建设之路,刻不容缓地摆在全党面前。“八大”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许多难能可贵的新设想和新方针,体现了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在规范党…  相似文献   

13.
穆公 《新高考》2005,(11):30-34
[学法点津] 1.本专题的主题内容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的50余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体包括:(1)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4)“文化大革命”的失误;(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中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在各个时期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难点:如何认识三大改造完成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探索历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成功与失误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社会思潮,本已由来已久.然而近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则一反常态改名为“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并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值得深思之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并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党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新泛起,是十分关注的.必须指出,这股思潮也不可能不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我国长期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提出的“全盘西  相似文献   

15.
《资政新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通过其内容可以看出,在向西方学习上,超出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这个由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因为诸多原因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就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光荣的伟大的四十年。在这四十年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且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国民主革命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进行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极端野蛮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资产阶级政党虽然曾经领导过中国的民主革命,但是它们没有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初步完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探索为当代邓小平构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邓小平的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则丰富和完成了毛泽东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并把毛泽东毕生为之献身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功过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谈谈粗浅的认识。(一)新中国成立后党便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推翻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8.
杨思冰 《历史学习》2001,(11):36-3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求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这个角度观察研究太平天国,就会发现它明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和发展社会主义,对于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而艰难的课题。毛泽东坚韧不拔地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开拓,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曲折的路,其中交织着正确与失误,现实与空想。深入到毛泽东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及思路中,不难感到其中跳动着的时代的脉搏。只要客观地观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发现其中有着第一代领导人开始的那些探索取得的成果。一、关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拯救祖国的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一、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了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根本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但纲领中“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说明中国共产党想跨越民主革命阶段,一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表明党对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