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按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可以要求国家积极保障其过上享有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的权利。作为社会权的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权应主要依靠通过立法机关积极的立法来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该权利的司法可救济性。承认社会保障权是一项权利,国家就有义务满足权利人的合法要求,保障权利人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具有学理上、国际法上的依据,并为一些法治国家司法实践所采纳。  相似文献   

2.
王俊  秦惠民 《教育研究》2022,(10):151-159
受教育权是受到各国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权利,在实体意义上主要指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着全球化进程中跨国流动的增强,受教育权的域外保障日益成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国籍国和居住国共同面临的法律问题。受教育权的域外保障要兼顾其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居住国和国籍国分别依法予以优先保障。全球治理不仅要求居住国尊重他国公民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自由权,还要求其履行最低限度的满足义务,从而兼顾社会权属性。依靠国家能力和积极作为,国籍国能够将保障受教育权的给付义务延伸至管辖领域之外,使得受教育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兼顾成为可能。对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兼顾和优先及其交错延展,丰富着受教育权域外保障的实践。在海外中国学校从政策性实践迈向制度性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应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全球治理和多国经验视域中研究分析受教育权域外保障的法理逻辑,阐释发展海外中国学校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是进一步将相关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宪法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和依法治教的法律基础,要求宪法意义的权利规范的确认.我国现行宪法的明文规定蕴含着学前教育宪法权利.这种宪法权利具有社会权和自由权双重属性.为保障学前教育宪法权利的实现,需要尽快完成学前教育立法,并切实发挥学前教育行政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基本权利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本权利划分为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任何基本权利都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都是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统一,都具有积极权能和消极权能。基本权利的积极权能对应的是国家的积极义务,消极权能对应的是国家的消极义务。  相似文献   

5.
保障研究生导师职业权利是全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西方导师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导师职业权利的现实基础。导师职业权利在法律层面体现出权利与义务共生的职权属性,表征为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四种基本形态。导师权益保护的缺位让导师应然职权行使面临多重现实困境,需要从强化导师招生话语权、构建导学共同体、赋予学术组织合理决策权、筑牢导师权利观等方面构建导师职业权利保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义务教育权兼有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双重属性.虽然义务教育权的社会权性质愈加浓厚,但是其自由权性质也应当受到重视.义务教育权的实现需要国家、教师与家长三方共同行使相应的义务,但家长的选择权应当受到尊重.宪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的在于充分保障公民义务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杜福磊 《红领巾》2005,(1):88-91,95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从创业价值的二重性出发,创业管理具有基于经济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当前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提出使得创业公共管理具有研究的紧迫性,创业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他相关公共组织,为了创业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而综合性、创新性地运用各项理论及方法,行使法律认可下的公权力,根据创业的需要来调配资源,制定执行创业政策,承担创业公共事务的内部管理责任,与外界合作共担管理职能等,并在行使管理职能的全过程接受社会调查,为其管理绩效负责.其理论基础是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在研究框架上则由政策、责任、合作、绩效、技术等关键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从微观上看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现状看,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政策和制度上的不足,笔者在考察现行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寻求法律理论基础,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制度保障,而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受教育权的实现负有法律义务.国家的义务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国家的义务主要分为尊重的义务、保护的义务和实现的义务.受教育权的最低核心义务与资源的可用性无关.国家在教育上的核心义务可以划分为:教育的可获得性方面的义务、教育的可进入性方面的义务、教育的可接受性方面的义务以及教育的可适应性方面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不仅是人权中一项重要的权利,而且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被列入我国宪法之中。权利的行使不是无界限的,基本权利的行使也是如此。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使得对于它的限制应当采取更加谨慎的方式,法律保留原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对于受教育权这样的宪法性基本权利的限制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来进行限制,而不是通过部门规章来规定。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统一立法和中国合同法都对违约补救作出较多规定,但差异很大,其根本差异在违约补救的法律属性上,即违约补救属于法律权利或法律义务。权利义务产生有一定的依据,违约补救当属于法律权利,我国应从权利本位立法角度,加强违约补救法律权利的立法,以顺应国际统一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源于法哲学视野下的权利与义务理论,同时也反映出高校教师这一特定主体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出主体本身的需求、期望和选择等因素;另一方面,体现出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和履行的合理限度。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可分为基础权利与义务、普通权利与义务以及特殊权利与义务。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现实生活赋予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新的内涵,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界对法律关系理论十分热衷,尤其是主体问题的探讨经久不衰,但是对客体和内容范畴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文章立足于法律关系理论,围绕法律关系三要素中的内容为中心,探讨政府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通过考据和释义,阐明了政府权力与权利的联系和区别,进而论述了政府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理学成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正统学说,礼法所认可的夫妻关系依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尊卑关系,几乎完全由夫对妻所享有的权利与妻对夫应尽的义务所构成。夫对妻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教令权、休妻权、嫁卖权与杀妻权;妻对夫应尽的义务则包括从一而终的贞操义务、从夫而居的同居义务、为夫隐匿的容隐义务、夫丧期不再婚的义务与侍奉舅姑的赡养义务等。夫妻关系实际生活中的相互依存,不仅没有体现在清律中,反而被清律所打破。清律规定下如此一边倒的权利义务设置,成为导致清代夫妻相犯案件多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明晰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监督高校教师、配置高校教师权利义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将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性为“国家公职人员”,但却未明确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的域外理论变迁及国内学说演变,发现高校教师兼具公权与私权双重性质,即一方面需要接受国家的管理,代表国家履行教育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学术创新的重要职能。为此,我国可借鉴美国公立高校教师的“公务雇员”属性,来定义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并借此对公立高校教师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意识在公民意识的组成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因为无权利意识就无民主参与意识,也无责任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要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发挥公正立法和执法的现实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