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追溯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作为目录学学术思想提出的过程,并通过对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所附《四部分类源流一览表》所列古籍目录类目变化的分析,论述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作用在古籍分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出版发行研究》1988年第2期,《“发行”一词源流考》一文的“发行”一词“是中国从日本形成后吸收过来的外来词”之说,尚需商榷。文中提出的根据之一,是“发行”一词据所见资料始见于公元1718年日本刻印的书上,我国使用“发行”一词晚于日本180余年。但据新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修订1版)“发行”条,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时已有此词,原义为启程。根据之二,是说日本开始使用“发行”一词与在这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大量史籍报刊材料,考证"记者"一词在中国的源流演变历史。结论是:"记者"一词源于中国古汉语,至迟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经典史籍《管子》;后在日本历经明治维新的洗礼,被创造性地用来指代报馆中的新闻从业者;再由中国驻日的外交参赞黄遵宪、流亡日本的维新派和留日学生直译返传入中国新闻界,并在民国初年被中国新闻界赋予该词新含义——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4.
谁最早用“杂志”作为定期刊物名称? 台湾一些著作认为,用“杂志”一词做定期刊物的名称,始自日本1867年创刊的《西洋杂志》,并且称我国最早使用这一名词的《中外杂志》,系仿自前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词语源流的角度看,日文“杂志”一词用的是汉字,读音使用平假名而不是通常标注西语的片假名,近乎汉语发音,显然说明其源流来自汉语。若进一步比较上述两份刊物就可以看出,《中外杂志》封  相似文献   

5.
词谱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即拥有独立之类目,自此即可称专门之学。词谱不仅建构词体格律之基本规范和知识,而且参与到清词复兴之整体进程中。词谱文献如《词律》《钦定词谱》等虽为人所熟知,但尚有若干种亟需清理。今就查检所见,得稀见词谱十三种,略以编纂时间为序,逐一解题,以考见其文献形制、谱式内容体例及其源流正变。  相似文献   

6.
杨宾《柳边纪略》对"档案"一词的解释,在档案学界流传甚广.本文以清代笔记为载体,以纵线时间轴为线索,梳理对"档子""档案""档册"三词的运用与解读.并对《柳边纪略》中对"档案"一词的错误解读进行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7.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8.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有一套题为苏轼所作的散曲《归来乐》,叶堂《纳书楹曲谱》袭其说。笔者在考证诸家之说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曲的特点,校对了曲文,对作者、曲文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9.
《兰雪集》为宋代女词人张玉娘的词集。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有《兰雪集》抄本一册,为清末上虞罗振常所抄,其源流来自微波榭抄本——知不足斋抄本——小山堂赵氏钞本——顺治中孟称舜刻本。抄录时间早于世间流传的民国九年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陶氏涉园《託跋廛丛刻》本。二者仔细校对不但在内容上有差异,而且过录了清人孔继涵和鲍廷博的跋语,对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电子签名法对文件真实性保障的作用1.提供了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定义条款。《电子签名法》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定义为"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起来"(《电子签名法》第二章第六条),并在《电子签名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一至第三款中将这些要求具体解释为"能够有效地表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编辑部:贵刊2011年第5期陈忠海、陈洁的《1979年~2010年我国文件中心研究论述》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在关于"对建立文件中心实践的认识"问题中,有一段文字说:"陈兆认为,永靖县文件中心因不符合文件中心的运行模式,不是真正的文件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问答,叶长青著,陈三立题签自印本《问答》自序云:"七略先后之条理,从源以及流也,求其先后之故,而向、歆一家之言以立。"因此六略虽然皆出于史官,但本身又有源与流之分,从六略的先后顺序可以得知,当以《六艺略》为源,其余诸略为流。《问答》对六略排列顺序的探讨及《诗赋略》的命名缘由,皆出于这一观点。《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民国间深为时人所重。无锡国专教授叶长青所著《汉书艺文志问答》一书,以传统治学精神为取向,借问答之体探究学术源流,释前人之疑,在诸多相关研究论著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文献目录,以其辨明学术源流历来为治学  相似文献   

14.
对档案是文件前身观点的若干质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针对刘东斌先生《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中的有关观点,围绕文件与档案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联系,分别以记忆功能的表现、概念语义的关系、源流判别的准则和工作范围的界定等问题作为切入点,阐述论证了从文件与档案的基本运动规律来看,仍然是文件形成在前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对“信息”一词源流加以考证,指出并修正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误读、误判。通过探究“信息”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详细出处,提出 “信息”一词最早辞源出自唐朝崔备的《清溪路中寄诸公》中这一论点。进而对“信息”一词的内涵、发展、演变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吴琼 《兰台世界》2016,(8):101-103
"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王芹 《中国档案》2006,(4):18-19
“公报”一词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含义的概念。一方面,公报是文种名,是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在发布有关重大事件、决定事项或会议情况等正式公开报道时,所用的宣告文种。198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规定:“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这是从法规上将公报明确规定为文种的开始。另一方面,公报还是政府定期发行的一种公开出版物,也是国家重要公文的发布形式。如国务院公报。从公报的源流来看,我们今天的政府公报。  相似文献   

19.
在2010年中华书局版的《诵帚词集·云巢诗存:附年谱、传略》中,有关刘永济发表在《学衡》77期上的《新甲词》25阕词之系年还存有疑义。《新甲词》是刘永济任教东北大学期间见证其行迹与心迹的一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考订这组词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刘先生在东北大学期间的行迹、交游及其中显影的心迹,便可见出此一阶段不仅影响了他"音调危苦,气格沉雄"的词风形成,更见出他学术精神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广告”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虽然起源很早,但直到19世纪末,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没有出现"广告"一词,古人习惯使用的是"告白"、"声明"等词。"广告"一词以汉字形式出现,依据现存史料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旅日华侨的资助下,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在1899年4月30日出版的第十三期中,该报刊出了用日文撰写的招揽广告的告白《记事扩张卜广告募集》,这是中国人自办刊物中第一次使用"广告"一词,但此时的"广告"尚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