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 《新闻世界》2022,(4):7-11
媒体融合是媒体在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的转型和升级,市级广播电视台连接着省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轮媒体融合中任重而道远。本文以天水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为案例,分析了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中面临的转型困境,探索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出路,为加快推进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内的新媒体平台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形式,推进了电视台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了促进地级电视台的良好发展,行业内相关人员应正视融媒体环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制定切实高效的市级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融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成立融媒体中心便成了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有效利用新媒体优势,成功完成转型和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其面临困境的原因,探究其在融媒体背景下新的生存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时代使得广播电视台传统的新闻编辑以及播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广播新闻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不相符,融媒体时代的形成和发展衍生出新形式的、便捷性更强的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作出改革和创新,将新型的理念运用在广播电视台新闻发展中,使其在新时代顺利发展,而这需要新闻编辑积极学习、积极进行转型.对此,笔者分析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转型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背景之下,县级电视台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融媒体下的变化,如何推动县级电视台更好地发展,成为广大广电从业人员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为此,各县级电视台在融媒体时代积极推陈出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升县级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拓展传播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因对融媒体的理解不到位,县级电视台的融媒体之路停留在触网,而并非融网,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构建智慧媒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论文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台编辑的转型之路,旨在分析电视台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转型思路。通过思想意识的转变、新闻策划能力的提升、创新编排模式的应用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电视台编辑可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转机。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在我国社会价值引导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为了能够守住其重要地位,必须进行融合转型,首先就应该进行新闻编辑的融合转型发展,通过对新闻编辑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要求,从而加快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县级电视台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县级电视台积极进行创新发展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融媒体时代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给县级电视台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分析融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发展策略的基础上,总结了县级电视台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悄然而至。作为传统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台编辑要正确认识新时期、新形势,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积极探索转型模式,坚持科学合理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电视台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生机,实现自身和电视台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新媒体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始成为大环境下的生存法则,这不仅需要媒体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优势,还要及时改进不足。此外,电视台编辑要实现转型发展就要及时关注新闻信息和媒体行业动态,结合电视台实际情况进行新闻管理和规划。本文阐述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探究传统电视台编辑面临的发展阻碍,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转型的必要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在信息化背景下,新旧媒体的整合和优化使得目前的媒体时代进入到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的主题报道应该符合目前时代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转型。文章针对于目前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于电视台主题报道的创新思路进行讨论,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创新转型优化措施,其旨在更好的促进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1.
徐波 《新闻传播》2023,(12):49-5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融媒体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入融媒体发展潮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介质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发展也相应取得了很大进步,这就直接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借助于新媒体进行信息获取时速度更快,途径更多,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台依赖性越来越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台带来很大冲击,但是两种媒介形式都各自有其发展优势,因此媒体融合便成为当前发展趋势,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也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继续转型,抓住媒体融合发展机遇,通过创新转型来增强发展活力,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是媒体领域发展的主趋势,有助于推动媒体领域的工作模式创新。在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视域下,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记者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进行转型,成为媒体领域发展较为关注的话题。对此,本文依据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对记者角色的定位,分析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对记者素质的新要求,并提出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下记者素质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下地市级电视台生存现状尴尬,省级台有平台、覆盖的优势,县级融媒体中心有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方向还在摸索当中,亟需学界、业界加强沟通、交流.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到了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传统纸媒转型升级目标,需要加强传统纸媒与融媒体之间融合发展,加快融媒体建设步伐.而且随着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发生变化,使以往传统纸媒难以满足融媒体时代各项工作转型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发展技术和人才,加大传统纸媒融媒体建设力度,从而推动传统纸媒成功转型与全面发展.现阶段,融媒体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2023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为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发挥好市级融媒体中心的作用。文章对市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进行了探讨。【方法】文章通过对2023年2月发布的《市级融媒体中心总体技术规范》进行解读,为地市媒体下一步建设,尤其是技术系统的建设打好基础。【结果】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受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基础条件不同等多方面客观情况影响,规范需要尽量贴近不同条件下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提高规范的可落地性。【结论】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发布是我国媒体领域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研究市级融媒体中心关键技术,在市级融媒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可创造很大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很大作用。为各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性指导。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不断普及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媒体建设的速度,呈现出了新媒体、传统媒体混合的现象,而媒体建设必然完成新老更替,向着现代化融媒体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台想要顺应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下去,就要紧抓融媒体建设.不过现阶段电视台在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融媒体建设与发展,只有正视问题,制定具体的对策,才能不断完善电视台融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级电视台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进行地市电视台转型发展成为电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地级电视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建设融媒体中心的现实意义、面临挑战及解决对策,为地级电视台寻求新出路、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互联网高科技的推动下,新闻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跨界融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广播电视台纷纷进行宣传转型,从体制机制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加强新闻策划,努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时代融媒体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如何让新闻策划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同时尽可能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台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台要紧跟时代潮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变革,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与改革.本文将从新媒体传播视野角度,为电视台做好融媒体建设工作,推动电视台的长远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