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双创”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创客课程的实施情况,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目的及三重属性勾勒了创客课程的“应然之意”,其次通过对中、东、西部5省(市)中小学创客课程实施的调查来刻画其“实然之态”,再次通过“实然”与“应然”的对比分析为创客教师有效开展创客课程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创客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其中创新实践性、技术融入性、经验课程性是其三重属性。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创客课程普遍存在重“技”轻“创”、课程边缘化、教学技术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机构对创客教师专业发展观照不足、学校对创客课程价值定位趋于功利、教师对创客课程本质价值认识有待提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中小学创客教师应以教育的本质为基点,注重培养自由、完整、个性的人;融合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注重创客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明晰技术之于教育的价值,将技术由“遮蔽”变为“解蔽”手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实践体验和创造为核心的创客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创客教育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倡导造物、鼓励分享,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创新的教育新型态和智慧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尽管国内的创客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创客教育发展的主力--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受创客课程、创客空间、创客工具、创客活动和创客师资的影响,创客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以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协同推进为抓手,以“创客课程开发”“创客空间建设”“创客工具应用”“创客活动组织”以及“创客教师培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创客教育实施路径,促进了创客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五大发展理念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适应信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创客教育从创造、创新、创业等三个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个方面与五大发展理念相对接。因而,我国创客教育未来将走向自主创新性创造、社会服务性学习、生态保护性治理、开放包容性合作和价值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客教育:源起、内涵与可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蓬勃兴起的创客运动的影响下,高新科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创客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创客教育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制造/制作、创客空间和创客.创造、技术与全人发展是其内涵的核心.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融合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等教育理念.创客学生的培养、创客空间的创建、创客课题的设计是推进创客教育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智慧、构造论是创客教育背后的核心理念。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创客环境、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文化、创客教师队伍、创客教育组织、创客教育计划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实践方面,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创客由于过度强调制造产品的价值,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应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费问题、教师培训问题、与课程要求以及考试的矛盾、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理念强调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运用创客教育,主要是通过引导和鼓励小学生以制作或创造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能够变成知识和技能的使用者与创造者。接下来就探讨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客教育以实践创造学习为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创造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要运用创设实践情境、创新教学形式、推出实践活动等方式,有效展开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助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现状、理念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创客教育逐渐成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理念革新与教育实践变革、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路径.基于实践、创造、分享的创客教育以3D打印技术与开源硬件平台为基础,融合了体验式学习、项目学习、建构主义等多种教育思潮,构造了实体性的实践学习场所和虚拟化的互联网社区.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除了必要的资源配套与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如何增进教育者、家长、社区等不同群体对创客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具有“创客精神”的教师引领创客教育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天佑  邓力 《职教论坛》2018,(2):142-145
以"创客""创业"和"创新"为核心的"三创"教育构成了技术本科院校发展的新思维。技术本科创客教育倡导创新创造、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技术本科创业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就业能力发展的新型教育;技术本科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协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技术本科"三创"教育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有利于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发展的新模式,形成新的"三创"教育观;以"创客"理念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倡导"三创"精神的环境氛围;以创业为指导,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以"创新"服务教研,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题解决和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创客式教育并分析了其内涵,即认为创客式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场景、一种载体、一种精神、一种方式、一种目标、一种文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开展创客式教育的主要路径,包括秉承工匠精神、保持创客心态,建设人人可参、处处可创的创客空间生态圈,抓住学科教学主阵地、切入教学多空间,以学习制品为主线、变革学习方式等,以期推动创客教育从边缘走向融合,保障创客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时代之课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科学地把握“人”;高校德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宗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创客运动风起云涌并跻身众多领域,其与教育的结合催生了创客教育。学校是创新实践的土壤,是创客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而虚拟实验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的某些功能和特性能够为创客教育在学校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旨在挖掘虚拟实验在学校创客教育应用中的价值潜能,并探索其开展路径,以期为创客教育在学校的推行提供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寓教于情,寓教于趣,抓住与知识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显著的作用,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5.
Since 2015,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endeavoured to uphold maker education for all-level schools. In addition to “learning by doing” or “learning through play”, maker education believed to have varied features that set it apart from preceding pedagogical approaches and have possibility to reform learners’ requisite competencies for future. Engaging with “social care” as the mind-set for example, it could drive maker movement towards a value-oriented dispos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roots of maker education, collates its beliefs about the whole, and prob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design and maker education. We studied how the experimental pedagogy of social-design-based making based on the text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was used at the 2017 New Taipei City Maker Workshop in Taiwan. And we constructed a case study to document its effects within the classroom context.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of social-design-based maker education would be the sequence as “topic choosing, problem defining, sympathy triggering, conception outputting, prototype making, integrating and sharing”, the proportion of teachers’/students’ roles in maker courses should be in half of the overall lessons,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s should be concentrated on offering key questions and assisting on integrating learning points mainly.  相似文献   

16.
"做学教合一"是民国时期由陶行知等人提出并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做"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徐德春第一次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将之付诸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徐氏职业学校—之中。  相似文献   

17.
We believe that the ideas associated with the Maker Movement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We have isolated 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of hack, adapt, design, and create as central to exploring how they work with teacher candidate participants in a maker pedagogy lab. We frame these ideas as Maker Pedagogy, which is the enactment of the principles inspired by the maker movement in the classroom to foster learners who operate as innovators, creators, sharers and givers of knowledge,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he purpose of our self-study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interpret and analyze how our pedagogies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our critical friendship have changed and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providing experiences for teacher candidates in our maker pedagogy lab. In this project we use self-study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our teaching and practices, and we dialogue about our tacit and personal knowledge as it contributes to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our teaching through Maker Pedagogy. In particular, the emphasis is on critical collaborative inquiry through critical friends and on dialogue as a valued component of our research.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ere data in the video recordings of each lab that indicated that one or both of us had refra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maker pedagogy. The findings are framed as three themes that document what we are learning about Maker Pedagogy through teaching teacher candidates. These are (1) the value of self-study methodology, (2) Maker Pedagogy as distinct and (3) deepening our pedagogies of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五化一体"范式的职业素质教育创新体系,以坚持人本性、凸显职业性为主要特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命,融项目化的内容、多样化的载体、学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检验和制度化的管理于一体,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的学习项目是近年在大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把大学和工作组织联系起来,为高等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地。基于工作的学习是通过从事和解决工作中的真实问题来学习的,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因此更能反映学生与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文化创新,要把新的文化设想转化成日常的学校具体生活,把文化创新在抽象意义上回归到人,并在具体的意义上超越传统,给传统增加新的力量。“新基础教育”从两个方面展开文化整合:第一,班级建设中的个体与群体文化的整合;第二,知识教学中的“教”与“育”的整合。具体主要体现在群性与个性的整合以及成人之学与成事之学的整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