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所组成。道德认识能够判断是非、善恶,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对道德意志的产生起催化作用;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客观标志。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必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情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者方面看,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因素;从受教育者方面看,道德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品德成分之一,它对品德结构的其他两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方法及其习惯)都有调节的功能。具体来说,情感心理主要有四方面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7.
龙迪辉 《中国德育》2009,(12):36-39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环境,开展有利于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种道德的形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最后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主要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8.
罗洪兰 《当代电大》2002,(10):36-41
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 考核目标和要求1)了解 :中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 )理解 :品德、道德的概念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培养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掌握 :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学策略。2 重点内容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2 )道德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种成分。4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9.
《小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品德的结构(上)”、“第三章”品德的结构(下)”是全书的第二部分 ,也是重点部分。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品德结构的组成系统 ;二、品德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 ;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四、国内外有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研究的介绍 ;五、关于品德培养的一些心理学问题 ;六、学生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相关知识。这六方面的知识注重把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对品德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揭示了…  相似文献   

10.
德育,简而言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品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结构,从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来看,道德的发展一般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行”四要素。一般来说,德育的具体实施可以以任一个要素为起点。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父母和教师的权威”阶段,其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儿童独立性和自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体,这是个体道德素质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整体。其中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它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又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它是道德教育的手段、过程,又是道德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是人类德育心理思想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佛教的品德心理结构观闪烁着中国人道德智慧的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心理思想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并提供给现代德育很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视知识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倡导"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倡导自觉自悟,培养道德自我。可借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心理体系,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德心理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两大学生群体的品德心理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品德,是指幼儿在遵循其所属的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本文拟从对品德的心理结构分析人手,探讨幼儿品德的特点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品德心理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两大学生群体的品德心理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界曾经讨论“德育的起点是什么” ?有人认为道德认识是起点 ,有人则强调道德行为习惯 ,还有人觉得道德情感的培养是起点。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提出的 ,虽然争论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但是多少使我们知道 ,在德育中 ,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  一、个性与德育  所谓个性 ,心理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① 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 ,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它包括个体的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程颐和程颢的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心理学内容,蕴涵着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心理阶段,而诚敬、玩味自得、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为此,高校要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合理借鉴二程的德育心理学思想,实施理论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增进团体互动,增强情绪调节;注重道德实践,培养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9.
抓德育心理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于明孜,于明波,于明霞德育心理,亦称道德品质,即品德心理,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道德意识的发展;二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其中道德意识在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发展上起重大的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知情意行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是支配道德行为的核心。道德情感则依附于道德认识 ,对调节道德行为 ,促进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 ,只有当客观事物被人们所认识 ,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而当人们对一定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爱憎、好恶情感之后 ,才能从内心体验中明辨是非 ,提高认识 ,并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小学生尤其是这样。遵循学生品德内化的规律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着力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