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加深,信息传递途径多样化,而信息的来源、话题性等是广播电视新闻始终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新闻采访作为基础性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记者或采访者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被采访者拒绝的情况。电视新闻采访遭拒问题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常见问题,对此本文主要结合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以及相关实例,具体分析遭拒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3.
采访对象有权拒绝回答问题,并且可以追究传来新闻的来源,把采访者变成被采访者,从而使记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暗访"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是采访者对被采访者隐藏采访事实、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由于记者在采访中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新闻的参与者,因此这种采访方式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以及安全隐患,采访者也极有可能因为道德的约束而被质疑,有资料显示,早在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就因为《芝加哥太阳报》的一篇报道中采用了暗访报道而带来的法律以及道德的风波而拒绝向其颁奖.  相似文献   

5.
洪燕  徐曼 《新闻前哨》2005,(7):27-28
随着新闻活动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介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舆论监督报道的采访因为涉及暗箱操作,触犯了被采访者的既得利益,记者遭遇粗暴拒绝,甚至受到辱骂、推搡、殴打和伤害的事件时有耳闻。这类采访遭拒事件表现出来的冲突比较激烈,暴力色彩比较明显。事实上,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过新闻采访经验的人对“无可奉告”这样的外交辞令并不陌生,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得更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本文将重点分析这类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在很多时候都是很不顺利的,各种拒绝采访的情形都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该怎么办呢?当面临一项艰巨而重大的新闻采访任务时,无论是新闻事业使命使然,还是职业素质的约束和要求,面对困难,面对危机采访,一名光荣而神圣的新闻记者都应该迎难而上,对困难说yes。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被拒采访的几种情形和几种应对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采访遭拒是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因此当出现新闻采访遭拒的情况时,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并通过合理的采访方式来有效地化解采访僵局,促使采访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周冲 《青年记者》2017,(19):77-78
目前在法律层面,关于如何解决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职业道德与公民作证的新闻隐匿问题,一项重要建议就是在中国引入“记者拒证权”(也有的说成“记者隐匿权”),即在诉讼中,出于为秘密消息源保密与保障舆论监督的理由,司法机关不得强迫记者透露相关消息来源.笔者认为,“记者拒证权”的一些技术思路可以借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记者拒证权”的争议还很大.在我国除了律师法规定“律师不得就其代理案件作证”以外,并没有授予某一职业拒证特权的先例,反倒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公民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而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一。中国新闻采访实践中强制采访引起诸多纠纷由于被动接受新闻采访,又不好拒绝,中国新闻界多次出现事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纠纷。1991年7月到1992年7月,歌唱家李谷一沂河南南阳《声屏周报》及其记者汤午生等侵害名誉权的案子,笔者认为,如果此案的共同被告歌星韦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明白自己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她会不会有另一种选择呢?(《新闻官司》,百家出版社,第140页)由于被采访者不知道自己还有可以拒绝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闻活动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介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有过新闻采访经验的人对“无可奉告”这样的外交辞令并不陌生。那么新闻采访活动的屡屡遭拒的成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分析了重视新闻采访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针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闻活动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新闻采访特别是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信手翻阅手头的材料,可以举出一系列令记者们心寒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一、访——必须亲临现场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所看到、听到和想到的,要写出余味无穷的现场短新闻,采访者必须要亲临现场,用限晴和耳朵认真观察。观察不是一般的观察,而是要观察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最典型的细节,有时候,采访者到现场会观察到一大堆新闻事实,不可能逢事必记,这就要靠敏锐的眼光去识别,找准符合上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魅力 从叙述者角度来看,新闻约可分为三种体裁:描述体,独白体,对话体。描述体即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最多的新闻,不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都是作为第三者进行客观叙述。独白体即被采访对象进行独白。而对话体就是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录下,直接予以发表。对对话体新闻,新闻界其实并不陌生。世界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报道各国风云人物,所采用的,主要就是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新闻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时甚至出现过记者被打骂的暴力行为,相较而言,最常见的情况是被采访者以非暴力的形式拒绝或是不配合记者的采访。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需要掌握应对方法,本文即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记者是新闻的采访者和新闻稿件的创造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记者要有甄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在保障真实性的同时确保新闻的时效性,这便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超高的职业素养。而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观众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因此,本文通过电视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外在形象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在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让新闻心理学进入采访过程 新闻心理学把心理学引进了新闻工作的各个领域。 在采访中,采访者和采访对象都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而采访的材料经过写作,是供给读者的,读者的心理也不能不影响采访活动。因而,采访者、采访对象、读者这三者的心理状态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采访。 采访者心理 采访者心理是决定新闻采访最活跃的因素,其心理状态与采访活动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采访者必须具有对新闻事业的强烈热爱和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必须具有对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爱憎,心理上必须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等等。这些,是保证新闻采访成功的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蔡晖 《军事记者》2013,(6):28-29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军事新闻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说,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军事记者采访功力的强弱,决定其新闻素质的强弱。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