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阶段,语文课程的改革最热闹,却也有最多的争议,受到了最多的批评。于是,语文教学的反思从全国范围内展开。笔者走在语文教育第一线,也经历了许多困惑,本文根据自己的体验,从语文教学的背景分析入手,探讨了什么是语文味,并从读味、品味、写味、美味几个方面分析了怎样在语文课中营造语文味,试图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道首先由著名语文学者程少堂在2001年提出,强调我们在重视挖掘文本本身的人文价值,重视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同时,更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中回味文本,去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在课堂上,教师要让语文味体现在琅琅书声里、词语教学中、自读自悟里、探寻文本秘妙中和畅快的个性表达中,让学生在扎实而灵动的课堂上学语习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2):185-186
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学习方法、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语文味儿”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讲究的是个语文味,只有学生从阅读中真正品尝到语文课的味,那么教师的课才是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新标准、新课堂。一、引导学生品味语味。二、引导学生品情味。三、引导学生品出趣味。四、引导学生品出个味。  相似文献   

6.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8):17-18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简约有度?我觉得小角度深切入是一种很好的教材处理方法,因为只有角度小才能挖掘深,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学会对教学内容的取舍。  相似文献   

9.
回归本色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如何回归本色语文,提高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11.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赏心悦目的,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去繁从简,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回归本色,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实施给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虚"、"闹"、"杂"等现象,使语文课失去了本来面目,把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化了。因此,要还原语文本色,要简单学、平淡教、扎实讲,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实施给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虚”、“闹”、“杂”等现象,使语文课失去了本来面目,把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化了.因此,要还原语文本色,要简单学、平淡教、扎实讲,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该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是什么?是烦琐的讲解、讨论合作,还是多媒体展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从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出发,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5.
陈建先,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建树的青年专家。出版专著《本位语文: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一书,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他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位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以及“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教学风格。近年来.他应邀到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作讲座百余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它的曾经缺失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了许多语文味,所幸语文教师们能及时在实践中发现朗读教学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之一。要使朗读教学指导"得法"、"有效"需教师们根据学情,依据不同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与不读,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7.
曾听齐鲁名师毕淑娟老师做过报告,她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一是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二是要有咬文嚼字的滋味,三是要有动人心弦的情味,四是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一节课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到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