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适、鲁迅和郑振铎三位先生是现代<西游记>研究开创者.胡适、鲁迅对古版<西游记>评点的批判和否定,以及稍后郑振铎所勾画的古版<西游记>演变关系,都曾为<西游记>论界所赞赏和反复引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他们关于<西游记>评点和版本关系的论述,多有失误,不足为法.  相似文献   

2.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悟空传>是网络写手今何在的代表作.它以<西游记>为底层文本,对它进行戏仿,颠覆了我们对<西游记>原有人物形象的理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西游记>的类型化原则,使我们认识到了生命存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悟空传>对<西游记>不证自明的中心性、等级制的价值系统的合法性进行了质疑和祛魅,凸显了其解构神圣价值、建构世俗价值系统的追求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一般认为系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刊本.其卷首置陈元之<刊西游记序>,正义有少量夹批,并以宋儒邵雍<清夜吟>涛二十字编目.  相似文献   

6.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教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7.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组成团队来发挥所长,互补所需,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本文以传统名著<西游记>为突破口,对西游记成功团队进行分析,解读<西游记>中蕴含的人才观及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0.
张掖大佛寺卧佛殿西游记壁画的发现,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于壁画内容和创作时间的讨论众说纷纭.本文从明代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的版刻插图入手,对大佛寺取经壁画所绘具体故事内容逐一辨别和分析;并根据明代晚期李评本<西游记>的刊刻时间,结合大佛寺明清两代的重修历史,尝试推证西游记壁画的绘制时间为清代.  相似文献   

11.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碾玉观音》被学术界公认为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是宋代小说话本的名篇。以《碾玉观音》为语料,对其中的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碾玉观音》中动词的特色,并探求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2.
观世音信仰在中土形成始于东晋,在特殊社会条件下迅速传播,并渐次成为民众信仰的主流。进入唐代,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观世音信仰的内涵亦发生变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影响文学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动因之一。本文以唐代小说、诗文等为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观世音信仰内涵的变化、在社会上的表现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主要散存于哲人的哲学思想、各种文献典籍以及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生态智慧。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杜氏述训》的处世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氏述训》是明清时期滨州杜氏家族的家学瑰宝,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处世智慧,这些处世智慧是杜堮告诫子孙处世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对于今天青少年的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桃之夭夭》藉《诗经.桃夭》篇的隐喻意义,描述了上海女孩郁晓秋自童时至而立之年的生命轨迹。这部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说,包蕴着作者多元化的探索因素,伦理色彩即是颇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桃之夭夭》的伦理色彩包涵着"世故人情"的善、尊重生命的至善,以及"择善而行"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传承中体现出了古代国人的三大编辑智慧:堪称编辑学"元理论"的"述而不作"与"以述为作";展现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度的"会通古今";肯下硬功夫的"分类编目"。这三大智慧有助于我们回归编辑的职业本位,拓展编辑学者化的路径,萃取电子信息时代海量书刊之精华传诸后世。  相似文献   

17.
明代黄柱的《侧坐观音图》在造型上体现了观音造像的风格演变,技法上又突破了传统宗教壁画的工笔重彩技法.采用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诗书画结合的表现形式,开创了宗教壁画创作的新篇章,也体现了圣僧庵壁画的创作思想,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discussion paper we seek to challenge prevailing wisdoms in higher education regarding the value of measuring teaching quality, prescribing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ism and us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as an indicator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we explore and probe four wisdoms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and problematise popular assumptions about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ism. We suggest that externalising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quality can be counter-productive to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propose core values we see as central to enhancing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 collegial reflection on practice, consideration of ethical issues and risk-taking.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庄子与佛教思想体系中,尽管没有生态这一名相,但其内蕴着的万物一体与依正不二、尊重生命与慈悲为怀、齐物与众生平等、崇尚简淡生活等智慧,对于当今人类树立天下一家世界观、对世间生灵怀抱一颗仁爱之心、善待自然万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醒人们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过把瘾就死"、享乐第一等陋俗恶习,从而在更为深切的层次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和谐,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