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的论述,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并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一些科学的预见。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又十分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具体多样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形式和速度,只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进行独立探索。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2日,在北京,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主持召开了关于编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刘佛年、顾明远、叶立群、黄济、王道俊、张家祥、陈孝彬、靳乃铮、郭永福、叶澜、王铁军、任小艾、李庆明等同志。现将参加座谈会的同志的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座谈会”综述5月9日-10日,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在京共同召开了"青年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宣部倡议召开的,目的在于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冷溶党的十四大之后,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之后,理论界非常活跃。其表现之一是召开了很多关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这里列出的五个方面17个问题,是我近一年来参加各类研讨会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等教育史论分析入手,提出了关于发展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提、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行为基础分析、体系结构及相关学科按系统分析等基本理论研究问题。进而从育人、建校、兴业三个层次上论述了高等教育实践领域的基本发展方向和经验。展望运用优质化发展的特色理论走超越西方之路。  相似文献   

6.
鉴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经国家教委领导同意,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倡议,并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共同发起组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于1993年初开始,历时两年,取得可喜的进展。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讲述一件民主政治建设的例子;能根据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对社会上某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相应的评判。思想觉悟目标:自觉地培养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自觉地培养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职权及其在实践中如何实施;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弄懂在现实生活中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统一的,且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12月17日、24日,党委宣传部分别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政法系、管理系和理论部等单位的近80名理论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体现在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讨会上,大家敞开思想,就这两个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地研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尽管涉及面广,但就整个理论来看,它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那么这一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呢?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从它的构成来看,我们学习时,可以把它归纳为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21世纪的发展、腾飞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点、根本任务和战略部署,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一)、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广大群众中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发挥出来,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十年来遭受严重挫拆的中国经济,终于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但是由于对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不符合我国国情,背离客观经济规律的“左”的错误还没有进行清理,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又妨碍了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拔乱反正,因此,在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中又出现了求成过急的“左”的失误。提出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指标,基本建设规摸铺得太宽,超过了国力负担的可能,盲目引进外资与成套设备,有些大项  相似文献   

13.
14.
1984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一个重要话题,这就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以往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做出具体的正确回答,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会遭到很大挫折.综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划时代的著作.它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的改革目的和多维的开放格局,这些鲜明的时代特色,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成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先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16.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内在规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透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过程 ,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 :历史反思性、价值选择性、系统规范性。其中 ,历史反思性包括自我肯定性、自我扬弃性 ;价值选择性包括时代制约性、国情依据性、协调互动性 ;系统规范性包括科学创新性、民主制度性、道德劝导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是当前理论界的重大历史课题.近几年来对此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进展.本文从历史回顾、“特色“内涵、理论框架及总体现状诸方面作了综述研究,从宏观上见出其概貌特点和对其加以总体评价,为今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1989年年会于1990年1月15日—17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年会就社会主义教育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研究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方法论问题。为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回答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有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与实践中的摇摆性,与会代表认为,在思想方法上有两个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指导我们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四大报告把“特色理论”概括为九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讲了十六个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目前仍在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学说,从一六一五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百七十二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15—1848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阶段(1848——1917年):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在一国的实现。一九一七年,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