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月的一天,我们几个教研员到遮岛小学五丙班听课,讲课的是小学高级教师尹绍玲同志,讲授的内容是《避雨》。尹老师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她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遇雨→避雨→测雨→谈雨”的结构层次和文章的主人公——女气象员踏踏实实工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一文,是一篇寓理于事的课文。文章通过挑山工勇往直前,奋力登山的事例,按照“提出问题→事例说明→受到启迪”的顺序,一步一步,层次清楚地揭示了“不论做什么事,看准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去努力实现”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经典文章我们发现:劝说、建议、主张类文章的逻辑范式,除了我们熟悉的“提出主张→正反对比→照应主张”外,还有“认识→态度→做法”“必要性→可行性→预测性”“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现实问题”“回避事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等.重视分歧是这类文章的显著特点,因而缘同化异就成了这类文章的逻辑出发点.教导命令、投其所好、一团和气,是这类文章的最大忌讳,因而我们仍须回到《孟子》等经典汲取营养,充实劝说智慧,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课第二、三、四节具有结构相似的特点,即都是先说小蝌蚪生长变化的情况,然后再写它找妈妈的经过。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教学时,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教→扶→放”三步,指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发表了张寿康同志《说“结构”》一文,接着又连续发表了几位同志讨论“结构”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这场讨论,对于汉语句法结构的科学研究,对于汉语语法教学的指导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谨就词组与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由青年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荣获第38届“金熊”奖后,很快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身显殊荣的《红高粱》虽然还没成为“过淮之橘”变为枳,但各个层次的审美主体通过各自的审美观照,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反应。其中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呈观出一种“审美争鸣”的喧闹。德国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序论》中说过:“凡是未曾提高到整体观念的人,便完全没有能力判断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所以只有通过对《红高粱》做严肃的、整体的审美观照,以确定其审美价值倾向和审美价值,才能做出对《红高粱》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内涵。  相似文献   

8.
看完广州109中叶昌奎校长的专著──《以美育人教育模式论》的手稿后,深深地为叶校长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完美所感动。他们为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进行“动态建模”,三次重构,每次都提高一个层次,终于建构了“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这本专著为全国的中学,特别是处境不利的“薄弱学校”吹来了“阵阵春风”;为处境一般的“普通学校”以及处境优良的“重点学校”也带来了“清新空气”。 既然广州市109中学如此典型的“薄弱学校”,以其“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以美育人”的“三部曲”,在较短几年时间内,…  相似文献   

9.
本文理论结合实际,层层深入地剖析了黄山美“再创造”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意在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审美层次,增强其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绿》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独创性地发现了“绿”的美、“绿”的魅力、“绿”的理性。他用准确朴实而充满绿的色彩和芳馨的语言,画出了“绿”的鲜为人见的美与力,使《绿》和“绿”活在千百万读者的心中。应按怎样的审美层次来欣赏《绿》呢? 一、从审美感觉层次来欣赏梅雨潭“绿”的美。美国美学家帕克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绿》全文四段,首尾略写,即点题和复沓,重在二、三段。而重点中的重点又是第三自然段,是欣赏“绿”的关键段。  相似文献   

11.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是以“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操作→交流展示→拓展运用”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并提出研究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或预测,  相似文献   

12.
铁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作品是其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突破”,比如:《马路动作》《蝴蝶发笑》《我的失踪》《砸骨头》《甜蜜的拍打》《唇裂》《法人马婵娟》《棺材的故事》等都表现出一种审丑意识,人物形象夸张、情节“峰回路转”,结构层叠,却又“韵味十足”,体现出一种“寓言化”的审美范式。这种寓言化的书写方式,体现出了铁凝文学创作的智慧。文章主要从寓言化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征等方面去分析铁凝小说的独特之处,从而揭示其作品在寓言化书写下所表达出的审美底蕴和写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高年级作文     
本期中,高年级的同学显示出了比较强的选材能力,习作的题材不仅宽泛,而且独特。《感谢泥巴》,作文的标题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新鲜,阅读兴趣油然而生。小作者在玩泥巴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有趣又特别,富有童真;习作的条理、层次清晰,玩泥巴→想问题→与课外书结缘→知识越来越丰富,这一过程交代得有序、自然。由于前面铺垫得较充分,最后生出“感谢泥巴”之情便显得合情合理,没有丝毫生硬的感觉。《“马大嫂”爸爸》,从爸爸认认真真学习烹饪、练习厨艺,心甘情愿地充当家庭“马大嫂”这个角色这样的角度来描写爸爸,这在描写爸爸的习作中属于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结构-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人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终极关怀问题,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美学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弥纶天地,无所不包”的《周易》,其精光所聚之处亦在于此。纵观《周易》,蕴涵着深沉的生命忧患意识,又扬溢着超功利价值的审美精神。其卦序的排列即隐喻着生命运程的周期。从象征艰难忧患的屯卦到象征生命有终无成的未济卦,概括了整个人生之旅。《周易》对这一悲剧性的“性命之理”作了超越性的审美观照,启示我们从自我的局限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16.
《神话》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意涵,它既有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又有“影以载道”的一面,满足了当前观众各种层次的审美心理需要,因而获得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17.
《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论著和文章认为,小学生的写作过程是: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安排结构—→具体写作—→修改。然而笔者以为其写作过程应是:审题—→选材—→确定中心—→安排结构—→具体写作—→修改。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小学生写作时,是先确定中心,还是先选材。前者认为先确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材。小语教材的编者在读写例话《练习编写作文提纲》中也认为:“一般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再想好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它符合成  相似文献   

19.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常见的人物群像,由此衍生出的“看”与“被看”二元结构是其基本主题模式。莫言《檀香刑》依循鲁迅的批判精神,把“看客”形象升华到了更高的艺术层次。比较分析二者笔下“看客”形象的异同,透过“看”与“被看”之间的权力关系,凸显“看客”形象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于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历来对于《苏州园林》的解读以说明文角度居多,有人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叶圣陶笔法冷峻,语言准确,文章布局精巧,层次井然,独具语言美和结构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罢此文,感觉这不仅是一篇详尽的游园介绍,更有一种对中国画审美情感的高度认同:“如在画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