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宝《搜神记》在古代小说母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存该书不全,仍可看出文学与神秘崇拜交互影响的诸多母题,如树神、神物、火神、狐精崇拜等,还有宝失家败、冤死天怒、小人国和外星人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母题来自印度和西域故事,体现了整理民间故事和跨文化文学资源的中转之功。干宝将这些故事母题进行了文学化发挥,使其更加富有审美能量和文化蕴涵。由于《搜神记》名气太大,惯于以类化之,《搜神记》成为一个类化名词,造成一系列托名干宝的叙述。这些"追认"之作,更确认了《搜神记》母题史多重价值和启发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剑国先生认为干宝作《搜神记》在曹毗《杜兰香传》前,必不能取《杜兰香传》入书.故其《新辑搜神记》一书中删掉了“杜兰香条”.但通过深入考察曹毗、干宝的生卒年及作品成书时间发现,二者写作时间接近,再结合干宝《搜神记》著录方法来看,亦有抄录曹毗《杜兰香传》之可能;从之后的各种类书中所引《杜兰香传》篇名之不同来分析,似乎也不能断定诸类书未曾引干宝《搜神记》;西王母形象至东晋初已演化为道教女仙,与《杜兰香传》主题吻合.  相似文献   

3.
干宝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他兼通经学、史学、文学,而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和贡献犹为显著。由于其史学著作早已亡佚,而《搜神记》辑本被称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于是今人多称赞其文学造诣,但其《晋记》的史学价值、《搜神记》的史料价值及史论史观方面的建树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中人兽婚恋故事在异类婚恋故事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存在价值不可小觑。本文对《搜神记》中12则人兽婚恋故事进行分类与分析,分成"推原神话衍化模式"和"异形妖兽魅惑模式"两种。考究两种模式之间或单个模式内部的关系,可以见出干宝《搜神记》所投射的魏晋"人为中心"及"男性视角"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主要有两方面。一、主要作家作品 1.古代散文作家作品干宝《搜神记》。小说的产生,可以溯源很早。大约产生于秦汉以前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在一些子书里,夹杂着不少寓言故事:它们是小说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创作盛行,产生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其代表作品。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曾著《晋史》,今已佚。又编《搜神记》,是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神奇怪异故事的书。原书早已散佚,现在流行的不同版本都是后人辑录的。  相似文献   

7.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东晋干宝撰写的《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对研究汉语词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搜神记》称谓语的进行研究探析。  相似文献   

9.
死亡的审美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类怎样以他的自由精神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顿。西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就记载了不少有关死亡的故事,可归纳为四类:轮回转世故事、死而复生故事、因果报应故事和人鬼相通故事。这些故事或以艺术为中介,展示出精诚之至的情感之美;或以道德为中介,展示出真与善的伦理之美。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周梦蝶     
佚名 《高中生》2009,(21):35-36
"化蝶"一词最早出现在新蔡县人干宝的《搜神记》中,之后便有了下面的庄周梦蝶和梁祝化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姜丽凤 《现代语文》2007,(3):116-116
干宝《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李寄》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作品。本篇塑造了有勇有谋、智杀蛇妖、为民除害的少女李寄的形象。在《搜神记》中,李寄是最为鲜明、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  相似文献   

14.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共二十卷。语言学界对此书的研究多集中于复音词和虚词,对于"死亡"义词语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展开对这类词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自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这固然是自谦,但却透露了聊斋的渊源。难怪《清刻本聊斋志异例言》中开宗明义便指出:“先生是书,盖仿干宝搜神、任防述异之例而作。”蒲松龄的好友张笃庆在有关题诗中也作了类似的赞誉:“董狐岂独人伦鉴,干宝真传造化功。”这都说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6.
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宗旨,《搜神记》在收录了许多虚妄怪诞之事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远古和当世民俗中的一些巫鬼现象。《搜神记》所有关于鬼神的实录,其着眼点指向的是人间而非异域。干宝真正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命运和感情世界,鬼女、妖女身上体现着作者的感受,也承载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搜神记》鬼话继承了上古鬼神祭祀说,因而在确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与阳间社会相似的冥界,鬼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搜神记》褪去鬼的神秘与恐怖,一方面传达着当时"鬼不过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干宝认可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20.
魂晋南北朝,短篇小说开始繁盛。南朝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轶事小说的代表;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继承了神话传说的传统,假借神怪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貎,人民的生活与理想,具有奇幻优美的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搜神记》的编撰者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晋书》本传说他:“少勤学,博览书记。”愍帝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以才气召为(佐)著作郎”。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