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安排文章结构,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美感。在我们费尽心思多次探索后,回过头再审视一下古朴的“时间顺序”,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回归质朴的感觉,别具一格的时间顺序,有效地串起了生活中的素材,减缓了读者的阅读压力,简单、明快,跃然眼前。下面三篇以不同的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学生作文,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的叙述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宜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宜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宜用逻辑顺序。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掌握时间、空间叙述顺序,但是对于运用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组织文章内容,却感到头疼。逻辑顺序就是在说明事物时按被说明对象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文章结构。这种顺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先概述一般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  相似文献   

3.
【能力定位】安排顺序 ,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 ,怎么样把这些题材恰当地安排 ,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 ,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 ,哪层意思后说 ,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 ,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不同文体的文章 ,往往有不同的安排顺序的方法。记叙性文章 ,常常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例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 ,事理发展的顺序等)来安排顺序 ;议论文则又常常按照结构方式例如导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  相似文献   

4.
学会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就必须准确地把握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常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的结构布局或形状等,常以空问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属性、规律等,常以逻辑为序安排材料。第一册第四单元重点学习说  相似文献   

5.
<正>量体裁衣,就是选择好了可以使用的材料以后,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按照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找到合适的组织材料的方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绘景、叙述、议论和抒情等串联编排起来,使中心和材料各得其所。一、安排结构1.时序法。时序法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事、写人、状物、绘景的方法。例如,《观潮》一文,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退后的景象。文章按时间顺序结构  相似文献   

6.
构思是下笔成文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对文章的整体运筹和安排。结构的精心设计既需要精巧的布局,也需要切入点的准确,切入角度的巧妙。在把握事件内在线索的基础上,打乱时间顺序重新编排,文章的结构就会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叙述角度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层次,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它体现着作者思路开展的步骤。因此,层次的安排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主次、先后之分。记叙文的层次安排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按时间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这是记叙文经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记事文章一般可采用这种  相似文献   

8.
五篇科普说明文的写作顺序、结构与说明内容的关系,说明文体在初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单元属于科普说明文,重点是把握说明顺序、文章组织思路的结构,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安排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要先想清楚说明的目的是什么,因目的不同,文章结构、内容和顺序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3):11-15
精讲笔记: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相似文献   

10.
<正>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堂课各组成部分的衔接方式、顺序安排和时间分配。教学结构的台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我们在十多年的生物课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现就我们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所谓“调序”,是指通过调动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的顺序,把原文中不通顺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使文章的顺序安排趋于合理、科学。文章的顺序,指的是写文章时安排的次序。好的文章,脉络思路十分清晰。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的顺序,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来确定。当代中学生由于缺乏一些文章学方面的知识,在安排文章的顺序时,往往出现一些差错,需要加以纠正。下面结合不同的文体,谈谈如何理顺文章的顺序。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布局",简单地说,就是布置文章的局势。也就是依据题意,把整篇文章的意思和材料,作妥当的安排。所以也有人将文章的布局称为文章的"骨架"、结构或组织形式。"顺序法"布局"顺序"是写记叙文时,最常用的布局方法。又可细分为三类:一、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如写一篇游记,可以从  相似文献   

13.
略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钟作慈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所包括的教学环节及主要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和所用时间。如果一节课所包括的教学环节不同,或者包括的教学环节相同但顺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也会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具体而清晰地把过程叙述完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安排好顺序。因此,对过程进行压缩,也自然要从理清思路入手,明确叙述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和语段结构,然后切分语段,把语段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使过程的各环节更加清晰明了,此为其一。其二,在正确切分语段的前提下,筛选有效信息,就成为关键,因为语段既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典型材料的恰当安排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材料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来安排的,有一定的规律和科学顺序,把材料的复杂头绪理清,找出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就可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二、根据文章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儿童、与战士谈话,分别表现了抗美、援朝、卫国的思想,内部联系密不可分.理解了这个关系,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钢笔的自述     
<正>写说明文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要安排好说明顺序,反映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这样才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目的,去安排恰当的说明顺序,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果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采用时间顺序;若说明事物的形貌特征或者方位,可采用空间顺序。抽象的事理一般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说明时,可根据不同的关系确立适当的说明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  相似文献   

17.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 1.分段 〔题例〕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短文见第五册第15课《雨》。) 1.在文章中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用“~~”标出来。 2.请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大段。 〔解题说明与步骤〕 段落有自然段和意义段两种。自然段是文章已经分出来的小段落。意义段是由一个或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讲分段,是就意义段来说的。 给文章分段,可以了解文章是按怎样的逻辑次序安排材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样弄清文章的线索,理出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  相似文献   

19.
分段有窍门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培养我们的思维分析能力,教材经常安排我们进行分段训练。干什么事都有窍门,给文章分段也不例外。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文章,往往与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分段的标记。按标记分段,是正确分段的窍门之一。一、时间作标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除了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志愿军准备发动突袭,夺取“三九一”高地,后三段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明显的时间标记:“天还没有亮”、“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分”。这些表明时间的词语,标志着事情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合理的顺序应该符合认识规律,应该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灵活安排。一般来说,说明文的顺序有以下三种。一、时间顺序这是按时间先后安排文章顺序的一种形式。哪些内容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呢?1.说明事物的形成、发展或变化过程。如课文《春蚕到死丝方尽》介绍我国蚕业生产的历史,从四千多年前写起;写蚕的一生,指出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再如《生物的“睡眠”》中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从收割、晒干、扬净到“睡眠”,再到播种、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都以时间为序,说明环环相扣,条理分明。2.介绍人物的传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