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成果溢出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溢出”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但现在研究主要限于国际间和部门间的创新溢出,本文在企业层面上研究技术的租金溢出与纯知识溢出,刻画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溢出之间的本质区别,结果表明,纯知识溢出存在时滞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包括溢出时滞和知识退化在内的纯知识溢出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形态角度,可以把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者的溢出特征是不同的.研究基于知识形态的溢出过程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对软件产业集群而言,知识溢出是必需的.为此,重点分析了软件产业集群显性知识溢出途径和隐性知识溢出途径,并提出了促进软件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围绕知识溢出模型修正通过综合考虑区域邻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在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的思想基础上,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改进,转变其仅测度区域间潜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弊端,使修正后模型能够直接评价区域间实际发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值。进行了我国区域实证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美光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83-1187
 本文围绕区域知识能力、区域知识吸收能力和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综合评价展开,根据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揭示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知识能力和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础研究作为知识溢出源泉,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来源和驱动力。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体系,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通过匹配专利的引证信息,构造2000—2020年934个省份对的面板数据,从知识溢出的角度探究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各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错位问题和分离趋势。(2)基础研究通过知识溢出规模、知识水平溢出和知识垂直溢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而且中国基础研究更倾向于溢出到与之创新基础相近的地区,而非与之地理邻近的地区。(3)与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相比,基础研究更能促进高等院校技术创新;地区的科技投入和营商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基础研究发挥创新效应;东部地区的基础研究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净流出”。为此,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打通知识溢出渠道,积极引导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时代产物,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突破。知识溢出价值论是指知识溢出的接受者(价值主体)利用溢出知识(价值客体)进行模仿创新所创造的价值,或者是知识溢出的接受者利用溢出知识所节约的与R&D投入相当的研发成本。知识溢出价值具有价值量的递增性、价值决定的独特性、价值量计量的复杂性和价值实现的非让渡性等独特的特征。知识溢出价值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知识创新者创新知识的创新性与经济适用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溢出价值主体吸收、消化与模仿创新能力。知识溢出价值论的提出融合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精髓,知识溢出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知识价值论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知识的商业化过程,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研发活动产生的技术知识溢出和创业活动产生的商业知识溢出,分析了商业知识产生及溢出的性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领导者与模仿者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了创业者的决策机制及技术知识溢出与商业知识溢出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知识溢出与商业知识溢出的客观存在会导致模仿者的进入,并对领导者商业知识生产的投入水平形成约束;领导者对技术知识溢出和商业知识溢出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竞争优势,且两者存在战略互补关系;新产品较大的需求规模和领导者商业知识溢出率的下降有利于提高创业者领先进入的动机;在技术差异较小,商业知识溢出较高时,会出现模仿比创新更有利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知识能力的空间知识溢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光 《软科学》2007,21(2):1-4
围绕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和知识溢出模型修正,综合考虑区域临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通过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并在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思想的基础上,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改进,转变其仅测度区域间潜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弊端,使修正后模型直接评价区域间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值,使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提出了知识溢出的市场调节机制,认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市场将会对知识溢出进行调节,并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并且这种调节将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螺旋式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又对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这一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