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沈卫星 《军事记者》2014,(4):17-18,20
评论只有有了品格的追求,才能成为读者心中的公信标、时代生活的洞见者、社会舆论的引路人、改革实践的助产士,也才能为提高民族文化水准和社会人群共识尽一份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行云  郑增强 《河北广播》2006,(1):97-97,103
从事新闻播音至今十年有余,其间常听同行或听众谈及一个话题,某某人播音风格老化了、过时了,不适应现在听众审美口味了,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很严肃的业务问题,那就是播音员怎样与时代含拍的问题.播音员怎样播出时代气息的问题。想搞清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对你的受众群进行分析.看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3.
4.
一、什么是新闻 今天的讲座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些新闻话题。“新闻”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了,但在今天有什么新的理解呢?我给的“定义”(定义是为不定之义也):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的信息传播。这个定义和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有些接近,又有一些区别。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赵振宇 《新闻前哨》2009,(10):57-58
一、我国新闻报道面临新的形势 我国的新闻报道面临新的形势.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政治民主化和信息网络化。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事件。你到超市购物和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15,(3):8-10
随着国内媒体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的步伐加快,对一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特别是对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通过介绍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录用新媒体人才的情况,指出在新媒体建设、推进融合发展进程中,应加紧培养和引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人才,并对培养"互联网思维"人才的三个方向做了阐释,以及对高校如何培养媒体融合需要的新媒体人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面临网络、电视、图片等多种图像媒体威胁的背景下,重新正确认识和运用新闻漫画艺术,对于提高报纸影响力、版面视觉冲击力、增强纸媒竞争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直观性优势新闻漫画是以报纸版面为载体、以新闻事件为题材、以漫画表现手法为特色的图画,与其他传统画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断出新、不断变化,直观地用艺术形象反映新闻事实,成为漫画家族中  相似文献   

9.
10.
周宁 《军事记者》2006,(2):13-15
近几年,随着现代报纸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各家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这种竞争,不只是反映在办报理念、报纸质量、报纸发行等方面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优秀人才的竞争上。那么,现代报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哪一类新闻人才更受报纸青睐?为此,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报纸进行了调查。新进报社采编人员工作现状近年新进入报社的采编人员,主要是高校大学生。他们应该说还是比较出色的,但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国情等不甚了解。正如《新华社每日电讯》报总编辑解国记所说:“如果说他们哪些方面不适…  相似文献   

11.
周宁 《新闻传播》2006,(3):32-32,33-34
在高校新闻院系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新闻人才竞争异常澈烈的时代,现代报纸究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一类新闻人才更受报纸青睐?针对以上问题,如果作全国性的调查受各种限制,本身又力有不逮。同时,与其作全国性面上调查,还不如解剖几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以小见大,或许能探讨得更为现实些,对学界、业界有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怎样当记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怎样把报纸办得既好看又耐看,既受读者欢迎又有社会影响力?这是摆在每一名从业者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重大命题。这几年大众报业集团各报特别是《大众日报》在报纸定位、版式创新等方面都下过不少工夫,成绩也有  相似文献   

13.
同步、现场、过程、真实被称为电视新闻的四大本质元素,而在实际操作中.真正能把这四大元素当作一种常态则非常难.一些电视媒体开始在整点新闻中体现这四大元素。整点新闻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立法一直是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法学专家关心的话题.中国的新闻立法曾走过怎样的曲折路程?中国到底需不需要新闻法?为什么迟迟不能出台新闻法?如何才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法?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党的舆论宜传工具,最需要的是把党中央和各级党和政府的精神传出去,把宣传内容搞好.这是当一名通讯员的根本职责.报纸是不是只要宣传内容正确就够了呢?宣传内容当然要正确,这是搞好直传的前提,但这也只是完成宣传任务的开始.只有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这些正确的内容宜传具有吸引力,读者爱看,看了乐意接受,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扶贫攻坚而尽快摆脱贫困,向小康道上迈进,报纸才真正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工具的作用.如果只讲宣传什么,不讲怎样宣传,只讲上级意图,不讲读者接受与否,同样收不到好的宣传效果.报纸宣传么样才能使群众接受呢?它不同于红头文件,不能强制读者非读本报不可,更不用说非照办不可;它也不同于书刊文艺,不能靠理论条文、虚构故事来传播思想.这就要研究报纸的特征了.报纸又叫新闻纸,要影响读者,就得首先尊重读者了解新闻信息的愿望,主要靠新闻去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6.
媒体人常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如今媒体上的新闻,凶杀、造假、灾难、事故、绯闻丑闻等负面信息泛滥,非理性炒作流行,若干年后再回头看今天的新闻,呈现的将是怎样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应是衡量新闻作品优劣的一项硬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编辑》2003,(1):91-92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的智媒,进一步重塑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形态,专业媒介组织边界被彻底打破,编辑和记者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融媒时代的基础上,具备一切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从人出发、超越机器的能力才是智媒时代新型新闻人才的根本性优势。为此,新闻教育在引进和培养智媒师资、搭建智媒实践平台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打破教育壁垒、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学视野、增设计算机技术与智媒技术课程、加大媒介创造性及审美性课程比例、坚持传播伦理的教授,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与人工智能相比的差异化优势。  相似文献   

20.
程也: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非常大,电子化的浪潮大有将纸媒淹没的趋势,传统媒体也摆出严阵以待的架势.您怎么看待这种冲击? 李希光: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比如说美国开始出现没有报纸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