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9年),我国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由于他的思想是儒法的大杂烩,因而过去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称贾谊“明申商之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则把贾谊归于“儒”。解放以来的史学界,一般以持贾谊为儒家论者居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贾谊是“四人帮”钦定的法家人物之一,梁效的《论贾谊》集中反映了这一观点。表面看来,“四人帮”同司马迁的评论有相似之处,其实却不然。司马迁是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贾谊并入申商  相似文献   

2.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相似文献   

3.
据《史记》载: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四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一次,文帝举行过祭祀,坐在宣室召见贾谊,“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据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名为《贾生》的诗:  相似文献   

4.
《论积贮疏》是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名篇,写于公元前178年作者二十三岁时。文章针对西汉初年社会生产力尚未恢复,百姓弃农而从事工商者日多的现实,向文帝条陈重农抑商、积贮粮食的建议。全文紧扣“积贮”中心,论述精当,陈辞恳切,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帝读后下诏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说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旷世的才华写出大量的政论文章、词赋,得到当时汉文帝的赏识,后因遭毁谤而屈于长沙,意不自得,抑郁而终。他的事略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对于贾谊的悲剧,历代学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文章。本文仅从领导者自身素质、人际关系、领导的外部环境等视角,对贾谊的悲剧作一新的诠释。一、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是贾谊不得善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贾谊自身素质这一角度来看,贾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廿余,最…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汉光武帝刘秀,大家知道他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辞海》中介绍:刘秀是“西汉皇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中国历代帝王录》中介绍: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近读《汉书》和《后汉书》,发现刘秀的祖父出生在湖南;刘秀的曾祖父则出生在湖南宁远并且终生在湖南活动;刘秀的高祖出生在湖南长沙而安葬在湖南宁远,其墓地至今犹存;刘秀的太祖也是终生活动在湖南的。正因为刘秀的祖父以上四代人在湖南生活100多年,所以,刘秀的祖籍是湖南。现将这些史料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为了说清刘秀是“西汉皇族”、“高祖九世孙”,特别是为了说清刘秀的祖籍是湖南,我们得从刘邦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7.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太傅。著作传有《新书》十卷等。今人编有《贾谊集》。贾谊给中国消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术语——节俭和侈靡,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①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广较自敛”,因为节俭与侈靡是一对相反的概念②,“费弗过适”中的“适”字,即适当之义。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适,当也,谓事理当然。”“广较自敛”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根据群众消费状况调节个人消费标准,因为,第一,贾谊这话是对统治者说的;第二,贾谊《新书·礼)中所推崇的消费礼仪核心意义与此相同,可以视作“广较自敛”的注解。  相似文献   

8.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几位文采卓然,成绩显著,但才高命短英年早逝的文学家,现辑录如下: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辞世时年仅33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被刘向编为《新书》。分上、中、下三篇的《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吊屈原赋》则是他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丐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一篇政论文,全文“铺张渲染,逐层推进,气势磅礴”,堪称“西汉鸿文”。作为一个语文爱好者我斗胆拟教《过秦论》,我把教学主旨概括为五句话: 一、自上而下俯瞰全文,从整到零明晰全文。所谓“自上而下俯瞰全文”,即教者要站得高,要做到这一点,须将作者一生及本文写作背景介绍清楚,突出作者就当时形势提出的政治观点:施行仁政。本文则从反面阐述了这个观点。贾谊的《过秦论》共有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伤仲永》家喻户晓。方仲永天资聪慧,然而天才夭折了,折在“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在王安石看来,天才不注意后天学习会成为庸才。但他的绝句《贾谊》却又是一种观点“: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西汉才子贾谊,从小博览群书,18岁就闻名于郡中,二十多岁就是最年轻的博士,受到文帝的赏识,但不到一年,被贬长沙,忧郁寡合,英年早逝。王安石说贾谊“言尽废”,可见贾谊终是不被君王重用的。这样看来,在王安石心中即使天才不断努力,他也不一定能发挥其才,还要看其境遇以及所…  相似文献   

12.
贾谊的《过秦论》,述史井然,笔锋锐利,文势汪洋恣肆,堪称“政论文之楷模”。然而,对这“古今第一篇气盛文章”,大多数解读似显含混。贾谊针对西汉初期急需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借“过秦”以“规汉”,启迪汉帝施仁政以安民;而秦的过失就在于,不施仁义而失民心,终致江山倾覆——贾谊正是要以他反对暴政、倡行仁政的主张来劝谏汉帝“安民”。这就必然面临一个问题:“过秦”为什么要先大段地叙述秦国的兴盛史呢?有资料上说:“为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此说仍不免有雾里看花之嫌。事实上,贾谊“过秦”的视角,并非笼…  相似文献   

13.
千年一脉“过秦论”──读杜牧《阿房宫赋》断想高凤娟西汉初年的才于政治家贾谊,写了千古传颂的《过秦论》①,指陈秦王朝的过失,目的是为了给西汉统治者提供借鉴,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无独有偶,相隔千年以后的晚唐诗人杜牧,同样也写了一篇指陈秦王朝灭亡...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15.
《贾谊传》载班固(公元三二——九二年)所撰《汉书》第四十八卷,它是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材料改写成的,是值得一读的文章。 《贾谊传》中载有经过删节整理的贾谊政治论著《治安策》等,鲜明地反映了这个年青有为的法家战士的政治主张。贾谊所生活的西汉初年,诸候王割据势力虽经汉高祖刘邦加以限制,但封地仍然很多,力量仍然很强,权力仍然很大,严重地威胁着汉朝中央政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贾谊建议利用中央政权的“权势法制”,对这些顽固势力进行打击;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屈贾列传》中的长沙王陶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贾谊曾先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为文帝少子刘揖①,而长沙王的姓名《史》《汉》贾谊传中均无注。《资治通鉴·汉纪·文帝纪四年》胡三省注长沙王“吴差也”。由此知长沙王非刘氏宗族。《史记·汉兴以来...  相似文献   

17.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8.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9.
矗立于四川绵阳西山的西蜀子云亭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的古亭台,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诗句而名驰天下,历来与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长沙爱晚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此亭始建于隋代,屡  相似文献   

20.
二千一百多年前,西汉大臣、大名鼎鼎的政论家贾谊向文帝献《治安策》(一名《陈政事蔬D,深得文书嘉许。贾谊在此洋洋洒洒六千余言的策论中,为汉王朝的“事势”(已形成的形势、局面)严峻却未引起朝严重视而“痛哭”、“流涕”、“长太急”,继而陈述自己的政见,希望皇帝采纳。历史是一面镜子,贾谊的治安导论对于我国当代治国安邦的政治思维,仍具有启发意义。一、贾生为何“痛哭”、“流涕”、“长太息”?贾谊在最初的政治生涯中曾向皇帝请更案法、立汉制,并以此举得获公卿之位,但对他的卓运政见“大臣多短之”,因而他被贬为长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