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婷 《辽宁教育》2023,(11):28-32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在语篇教学中通过开展“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个层次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实现逻辑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提升,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娄甜  史雅 《教学与管理》2023,(32):60-63
英语教学以单元为系统实施教学,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对“单元系统”的内容解析,指向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活动设计,建构质性与量化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打破“单元系统”的非系统性教学问题,实现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整体教学推进,从而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的统计与概率”小学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是我校数学科组开展的番禺区小学数学科课程文化资源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信息时代的特点和现代社会需要出发,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对本课题的意义、“统计与概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开展本课题研究对促进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刊中刊”本期主编丁苏霞按】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似乎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基于对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特级教师许春风为核心的“常州高中历史教研体——许春风工作室”研究团队,向江苏省常州市申报了“区域性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被批准立项为常州市“十二五”重点课题。“许春风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定期读书交流、同题异构、学术沙龙为依托,追求历史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刊登的几篇文章,从“区域性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活动、价值追求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与同行交流,更希望得到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5.
6月15日,数十位基础教育专家在北京共同参加“多媒体课件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开题论证。该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北京东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办公室、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共同主办了此次论证会。  相似文献   

6.
课题名称: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张廷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课程资源和教学两方面的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学状态的有效化、优化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观念的转变,甚至仅仅依靠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带来的时空观念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性,它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保证,也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当下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从建立新的历史课程资源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需要课程资源的有效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得以实现。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资源优化的关系,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全面分析。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与资源优化进行简要探析,以期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2,(44):27-27
课程资源问题需深化认识 在日前举行的“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报告会上,课题负责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员张廷凯认为,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是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乃至自然中的教育资源,是学科与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在本质上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程序,从同伴间的语篇产出、计算机和学习者之间的语篇产出、基于CALL语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分析学习者语篇的产出。结果发现,在不同的计算机程序环境下,学习者口头语篇功能的数目和类型不同,而基于计算机的语篇分析描述为CALL研究中的部分领域指明了方向,对语言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 ,能丰富课程的内涵 ,扩展课程的外延 ;能使教学融入生活 ,走向开放 ;使教师角色转变 ,范式更新 ;使“教材”变“学材” ,实现转型与“换脸”。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作为政治教师 ,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开发方式与途径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 ,我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些积极尝试 ,摸索出多种有效的资源开发方式。一、识别排查的筛选型开发方式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资源无需我…  相似文献   

13.
正一是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教学,在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是交叉和结合在一起的。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更为切实有效的目标;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使有效教学得到相应的支撑和扩展。将课程资源开发定位于促进有效教学,使课程资源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和体现,使课程资源开发更加有的放矢。将有效教学研究放在课程资源拓展和开发的情境中,可以使有效教学扎根于课程土壤,通过课程资源改变获得教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而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是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澄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使开发行为具象化;能够生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实例;将课程资源开发置于循环研究系统中,提供了反思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空间;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广州市越秀区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基于学区管理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的课程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和尝试,形成了协作开发与共享的有效模式和管理机制,并通过课题研究与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肖宇 《小学语文》2007,(7):57-57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于2007年5月17日在京举行开题会。人教社副总编辑徐岩研究员主持了开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结合气候变化论域下的生态哲学观,借助对美国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考察,探赜其呈现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价值取向,以此鼓励有益性话语,改善模糊性话语,抵制破坏性话语。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类使用频次的排序依次为判断资源、鉴赏资源和情感资源;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分别呈现出有益性生态取向、模糊性生态取向和破坏性生态取向。本文通过探析美国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检视出“美国至上”“经济优先”等有违生态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要求语言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围绕语篇来进行.要真正发挥语篇教学的功效,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等课程环节都要以基于语篇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服务“反哺”教学是当前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背景下产生的新课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资源建设,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社会服务“反哺”教学包括地方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地合作教学等主要模式。学校要制定社会服务与教学互相促进的鼓励性政策,培养一支社会服务与教学相长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促进机制,加强社会服务成果的教学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通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申报的“十一五”课题有两项获国家一般课题立项、一项获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三项课题分别是:(1)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开发,课题负责人是徐岩研究员;(2)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是魏运华研究员;(3)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负责人是张廷凯研究员。上述三项课题均为基础教育类课题,研究周期为2007--2009年共三年。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并将于2007年3月开题。据悉,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将积极组织本所以及全国各地力量参与上述三项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